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10/10 8:42:00 来源:湖北日报(武汉)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25岁的小伙子,两年前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返回家乡竹山县农村,致力于科学养牛。他的公司规模位列全国三甲,成为*富民强县专项扶持项目。谢渊博说,他感到最有成就的是产业扶贫,特别是帮助27户五保户、特困户发展养殖业,“如果这些养殖户能够按我们的技术养10头左右,一年可收入4万到5万元。”
25岁的小伙子,两年前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返回家乡竹山县农村,致力于科学养牛。目前,他自己公司的繁育场和育肥场养牛400头,他带领的乡村合作社共养牛1683头,规模位列全国三甲,成为*富民强县专项扶持项目。近日,记者在当地见到了这个年轻人—兴庸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渊博。
秋高气爽,苍翠的竹山县深河乡玉串沟山上牛声哞哞。指着在山里自然放养的黄牛,谢渊博说,他养牛和父辈不一样,因为他搞了一套极为复杂的养牛程序。
比如,他从省农科院聘请了28名科研人员,不断把养牛基地的饮用水、食物和牛肉送到武汉检验,并让他们帮助推广项目和科研技术。在此基础上,他为每一头牛建立了12套档案,从一头牛的父母,到牛的出生,到什么时间给牛打防疫针及怎么成长等等,记载得清清楚楚,“我们每卖的一块牛肉上均贴有标签号码,只要报出那个号码我们就能从牛档案中查出牛的成长历程,绝对做不了假。”
谢渊博介绍,现在牛都是纸质档案,目前正在向电子档案过渡,他的150余户合作社成员都将配置统一的电脑软件,用无纸化的方式来记录,“明年,这些档案将联网,只要用微信的方式在出售的牛肉标签上扫一扫,立刻会在网上显示那12套档案。”
牛通人性,谢渊博说,在山上,巴掌一拍,牛就跟着走,走在公路上喊声“左”或“右”,牛群就乖乖地转向。但是,养牛是为了卖,卖牛的时候,会常常引起他的伤感,特别是亲手放过的牛。
谢渊博说,他感到最有成就的是产业扶贫,特别是帮助27户五保户、特困户发展养殖业,“如果这些养殖户能够按我们的技术养10头左右,一年可收入4万到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