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评论 >  “杀牛倒奶”逼行业转型升级 专业化牧场模式上路

“杀牛倒奶”逼行业转型升级 专业化牧场模式上路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5/2/15 9:15: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未来散养户会被淘汰,特大牧场会受到遏制,适度中等规模牧场将成为主导牧场,而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将成转型方向,另外,启动巴氏奶的生产销售,就会实现从种草、养牛、乳品加工与销售三位一体一条龙全产业链新型的经营发展模式,“杀牛倒奶”问题便迎刃而解。

  虽然很多奶农不再大面积倒奶,但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杀牛卖牛现象,中国奶牛养殖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养殖模式转型迫在眉睫。2月10日,河北栾城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养殖户苏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原奶收购价格比较低,每月倒三四次奶,后来卖了一些牛,奶牛场经营几乎陷入绝境。当他正打算放弃养牛的时候,中鼎牧业有限公司来与他谈租赁合作,有意将一个濒临关闭的奶牛场救活。

  尽管早在1月8日农业部就发文要求解决“卖奶难”的问题并派出督察组前往河北、山东等地调查,但时间过去一个多月了仍没有出台最终的方案。有关专家认为,仅靠政府买单解决不了市场问题,这是迟迟没有公布方案的原因。未来散养户会被淘汰,特大牧场会受到遏制,适度中等规模牧场将成为主导牧场,而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将成转型方向。

  “杀牛倒奶”逼行业转型升级

  2014年年底,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了“倒奶”事件,一度引起各大媒体关注。然而随着农业部派出督察组奔赴各地,“倒奶”现象初步得到了扼制。据知情人士透露,各地政府不让奶农倒奶,很多养殖户由承受不了每天的损失,只能把牛卖掉或杀掉,“倒奶”事件开始演变成卖牛杀牛。

  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表示,我国每年进口许多的奶牛,但同时又在杀掉更多的奶牛。从2009年起,奶农杀牛卖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年退出、弃养的农户均超10万户,今年又有多个地区的奶农在倒奶、杀牛、卖牛。他认为,饲料售价高位不下,人工等养殖成本上升,奶价不稳甚至下跌,乳企压价伤农,过多使用进口奶粉而减少使用本地奶源,这些都是导致奶农杀牛卖牛的主要原因。

  苏先生告诉记者,正是由于类似的这些原因,他去年10月左右就打算退出,此前每月要倒三四次奶、亏损两万多元。由于原奶收购行情不好,本由蒙牛定点收购的奶也开始以各种理由拒收,一个900多头的牧场即将倒闭。

  然而,正当为即将关闭的奶牛场而烦恼时,中鼎牧业想与其合作,采取租赁的方式将该奶牛场全面接手。中鼎牧业给到他的租赁费是每年220万元,合同签约期限为10年,这个期间所有的经营权都交给中鼎牧业,所有权仍归自己。这种模式类似于恒天然的合作社,可以保证奶农的利益,在行业面临风险的时候,散户养殖向专业化牧场经营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

  专业化牧场模式上路

  苏先生表示,过去的饲养模式比较传统,原奶指标比较低,蒙牛收购价格一般在3.6~3.7元/千克,有些指标达不到的,甚至出现拒收的情况,奶场与奶企的合作处于弱势地位。此外,在自己散养的时候,由于技术不到位,产量一直上不去,每头牛每天的产量是17千克,而且各方面的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很难赚钱,很多养殖户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通过租赁把奶牛和奶场租给中鼎牧业后,奶牛从饲养到管理,再到与乳企签订收奶合同都是由他们完成,所有的风险与收益都由中鼎牧业承担,这10年中,不管产多少头牛都归中鼎牧业,最后收回的奶牛数与最初签订的数目一致。目前经过两个多月的管理,中鼎牧业已经将奶牛的单产水平提升到24-25千克,养殖技术提高使得奶指标提高,目前蒙牛的收购价格已达4元/千克。”苏先生说。

  中鼎牧业总裁孙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70%左右的为中小牧场,存在的问题是牛奶单产低,饲养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缺乏技术指导和抗风险能力低。单个的牧场中有70%不赚钱,30%存在倒奶现象,散户倒奶更为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在国外,一般是通过协会把中小牧场集中在一起,推行奶联社的模式,而国内目前所采取的这种模式被称为现代化的奶农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下的牧业管理公司,实际上就是一种专业化牧场模式。

  孙国强表示,这种模式主要包括承包和股权合作,针对缺乏技术力量,经营效益低下或无心经营又不愿意转行的牧场,中鼎牧业采用承包模式,由公司统一派驻技术团队,实施全面管理,每年支付定额租金,通过提升单来提升经营指标;而股权合作主要是针对缺乏资金或老板无心经营但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牧场,采用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的模式,进行全面管理,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与传统牧业相比,轻资产的运作模式可以快速扩张,投资低,可迅速实现规模化。目前可以做到一周托管一个千头牧场,目前已有32个牧场2.5万头牛,而投入资金是建设相同规模牧场的十分之一。以千头牧场为例,需投资金3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租赁费,100万元用于设备改造费,而一个千头牧场每日产奶量在15万吨。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与原来奶农合作社相比,规模化的托管可以使企业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量,增加与乳制品企业谈判的筹码,一旦出现奶源过剩,这些大企业也会考虑规模化牧场的作用,不会轻易放弃合作。

  王丁棉也认为,当整合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企业就会有话语权,但是承包和股权合作的托管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奶牛死亡,都是由保险公司来赔付,如果不在保险范围内,托管公司就要承担一定的损失。

  巴氏奶产销有望从根源上解决“杀牛”问题

  王丁棉认为,倒奶杀牛很大一个因素是由于国内乳品企业大量使用还原奶所致,产品结构不合理、常温奶大行其道抑制低温奶的发展,使得大量生产低温奶的原奶被倒掉,奶牛行业发展受到制约。

  孙国强告诉记者,仅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扩张解决不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才是未来主要考虑的方向。他表示,由于牧场、工厂、市场三场分离,导致巴氏奶短缺、进口奶由于运输条件限制,基本为UHT奶。而未来发展趋势是,巴氏奶市场将逐步扩大,进口液态奶市场迅速增长。

  值得注意是,进口奶和巴氏奶将逐步替代传统常温奶市场,而巴氏奶市场份额正逐步扩大。据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巴氏鲜奶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4%,同年7月份,巴氏奶的增长率为30%,远远大于常温牛奶的增长速度,仅2013年的销售额就超过100亿元。

  孙国强透露,目前托管的奶牛场并不是在哪里都选,而是哪个区域启动巴氏奶就在哪个区域选择,托管都是从市场策略出发,来引导整个牧场布局,目标市场周围的牧场都是考虑托管的对象。一旦启动巴氏奶的生产销售,就会实现从种草、养牛、乳品加工与销售三位一体一条龙全产业链新型的经营发展模式,“杀牛倒奶”问题便迎刃而解,未来不排除与一些乳品加工企业合作生产。

  在王丁棉看来,在我国现有的乳制品中,唯有巴氏鲜奶是要求必须要使用生鲜牛奶为原料奶。可以说,中国奶业的希望唯有寄托在巴氏鲜奶身上,也就只有它才能拯救中国奶业。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