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驴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自90年代实施秸秆养肉驴的方针以后,肉驴养殖业的发展更如雨后春笋。我国肉驴肉的总产量已从80年代的第4位跃居第3位。1985年全国肉驴肉产量只有46.7万吨,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2.7%,人均占有肉驴肉只有0.53千克。但到了90年代后期,肉驴肉总产量突破500万吨,1998年达到505.4万吨,比1985年增加11倍。人均占有量超过4千克,比1985年增加了7.5倍。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肉驴养殖的发展速度放缓了,而肉驴养殖的存栏数有减少的趋势。如2004年比1998年肉驴肉总产量只增加了26.6万吨,年平均增加4.4万吨,年均增长率仅为0.9%左右。而2004年肉驴的存栏数也比1998年减少了1858万头。每年平均减少约310万头。
我国尚无专门化的肉驴养殖品种。目前生产肉驴肉多用地方良种黄肉驴,或其和国外引进的肉驴养殖品种进行杂交以后所生的杂种肉驴。
除少数牧区以外,我国肉驴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为“秸秆+精料”。例如,中原肉驴养殖带的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都是发展秸秆养肉驴业,对架子肉驴和老残肉驴进行短期肥育。而高档的小肉驴肉和犊肉驴肉由于市场和饲养方式的限制,至今没有发展起来。至于“可持续肉驴养殖生产技术”,至今还没有进入议事日程。
由于受国民生活习惯及购买力的限制,我国肉驴肉的市场售价一直不到位(即,1斤肉驴肉=2斤猪肉=4斤鸡肉),饲养肉驴养殖的比较经济效益一直偏低。
我国肉驴肉的对外贸易量,特别是出口量特别小,而且近年来还有下降趋势。这与进口国所设置的“技术壁垒”有关,但也提醒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我国肉驴养殖养殖,切实保证消费者的卫生和健康,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农工综合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及“贸工农”相结合的肉驴养殖发展途径已在我国初步形成,有待继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