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其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在大家畜中或牛类中均居首位,饲养地区广。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其体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可分为3大类型,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黄牛被毛以黄色为多,品种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红棕色和黑色等。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圆形。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中国的黄牛大约有25种,排在前五名的有:南阳牛、秦川牛、鲁西牛、延边牛和晋南牛,合称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
形态特征
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良种黄牛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顺、适应性好、遗传性稳定、肉质好等优良特性。肉役或役肉兼用。在良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能达到800克以上。高度育肥后,屠宰率60%以上。肉质细腻,脂肪分布好,滋味鲜美,肉味浓而不腥膻,肉骨比高,胴体脂肪比例低、肌肉比例高、眼肌面积大,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
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分为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3类。饲养方法大致分为舍饲、半舍饲和放牧3种。 雄性身体比雌性强大;两性均具角,横切面呈圆形;有的种类颈下垂肉发达,有的不明显;雄性上体通常深棕褐色、灰褐色、棕黑色 ,雌性毛色略浅 ;腿的下部多白色。
黄牛以黄、黑色为主,体质结实、紧凑,皮肤较厚、被毛较长、骨骼粗壮、肌肉发育中等,耆甲低平、背腰平直、胸部较深、中躯较长、四肢短而粗壮有力,关节筋腱明显,四肢和躯体结合均称良好。
黄牛役用性能好,力量强大,行速快,灵敏,不怕酷热寒冷,容易调教等特点。健牛挽力为 428.2 公斤 ,占体重的 96% ,健牛双套新式步犁,犁头茬地每小时 0.77 亩,犁二茬地每小时 1-1.3 亩。单套牛用胶轮车装化肥 600- 700 公斤 ,日蚵行 30- 36 公里 ,每秒钟速度为 1- 1.3 米 。过去大部分农户的耕地,拉运等重役由牛来承担。黄牛还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在放牧管理,自然交配情况下繁殖成活率 59.06% 。母牛终生犊 6-7 头,饲牧条件好的母牛可产犊 8 头以上。保胎性很强,少流产现象,俗有 " 铁胎 " 之称。
生活习性:
黄牛是长期繁衍在甘肃西端的蒙古牛类型的役用地方品种。全县均有分布,但以踏实、桥子、布隆吉地区所产优良。故又名 " 桥子牛 " 、 " 踏实牛 " 。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适应性。二十多年来向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浙江、新疆等省区和本省的庆阳、平凉、天水、定西、临夏、张掖等地(州)输出近万头各种用途的牛。由于有耐热、耐寒、耐牧、抗病、耐粗饲,较广的适应性等特点。 1982 年 8 月被甘肃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和甘肃省畜牧厅已正式确定为甘肃省优良地方品种,列入《甘肃省畜禽品种志》。 1984 年 4 月在中国畜禽品种志定稿会上列入《中国牛品种志》。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优良地方品种。
黄牛适应能力强,耐粗饲,放牧性能好,瓜州夏季高气温 45 度,冬季低气温零下 29 度,全年有七级以上大风 70 天以上,蒸发量是降雨量的 70 倍。但黄牛在炎热季节不惧日光照射,不怕酷热,正常采食,放牧和反刍。在寒冷季节,不畏严寒,不惧大风,一如既往地采食牧草残根枯枝。温长的冬春季掉膘少,春乏少,死亡少。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场上只靠放牧即能复膘体壮。不仅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且对不少疾病也有特殊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