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行情深一度】农业部日前发布《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作为重点控制目标。那么5年时间里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有多大?化肥、农药“零增长”导致粮食减产吗?由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农业网家庭农场负责人庄总来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庄总指出,首先我们要了解目前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状况和趋势。在保持粮食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实施化肥、农药的减量控制是必然的选择。
多年来,我国粮食总量连年丰收,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2038.7亿斤。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据统计,2012年,我国化肥使用总量为5838.9万吨,单位播种面积施肥量357.3吨/公顷,居世界较高水平,农药使用总量180.61万吨,单位播种面积用药量10.9Kg/公顷,居世界中高水平。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投入,过度开发农业资源,给环境与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农业污染业已占据全国污染的半壁江山。2004年至2012年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分别以2.7%、3.3%的速度在增长,近年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仍会给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那么,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5年时间里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有多大呢?化肥、农药“零增长”会导致粮食减产吗?
理论上,我们认为的化肥、农药是指破坏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化肥、农药。一般不包含生物、有机肥料,以及生物农药、性诱剂、天敌、杀虫灯等农药。由此,总体上5年时间里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不大,粮食产量也会基本稳定,局部会有一些波动。
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增加化肥用量对增加产量的贡献率在减少,化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从量的提升转为质的提升。数据显示,1990-2000年,2000年-2010年,2010-2013年三个阶段,所有作物单位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分别为4.27%、2.7%、1.23%,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相对稳定,而对应的粮食单产增加分别为0.81%、1.55%和2.68%,说明肥料使用量的增加对产量提升的贡献率越来越小,技术成分越来约重要。
第二,种植结构的相对稳定。影响化肥使用量的主要因素有施肥强度、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现阶段,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相对稳定,而施肥强度对产量的影响减小,因此化肥的控制对产量产生影响的影响有限。
第三,化肥、农药的增效、替代品类增多,技术日趋成熟。试验证明,化肥结合有机肥一起施入,可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提高作物产量。在虫害防治方面,黄板、性诱剂、杀虫灯、天敌、微生物剂的推广使用,减少了杀虫剂的用量。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将从需求层面减少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第四、农民基本素养与技术水平在逐步提高。一方面,农民也已经意识到,单纯增加施肥量,对提高产量已经不明显,同时出于成本的考虑,终使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另一方面,政府多年来倡导的测土配方、土壤改良、地力提升、三品一标、减量控害等工程已经全面铺开,从技术水平、化肥投入管理、品牌、市场与收入水平引导、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指导农民,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开始转向对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所以说,总体上5年内实现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难度是不大的。
那么,也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状况还不理想,城市化的发展也会使中低产田比例增加,需要增加肥料使用才能保障产出。
二是,全国的农民素养参差不齐,并且土地流转的规范化会造就一批新农民,未来几年同样是这些新农民学习积累的时间,所以难免会产生肥料、农药的错乱使用。
三是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多元化的发展,对非主要农作物的需求增加,非主要作物的化肥用量可能还将持续增长一段时期。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