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国内综合 >  专业评述:“农残”到底可不可怕?(图)

专业评述:“农残”到底可不可怕?(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行情深一度】关于“农残”,一直是广大市民关注的话题。近日,关于“草莓中检测出乙草胺和百菌清”的报道对市民朋友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担心食用有“农残”的食品会带来很大的身体危害,这种心情大家可以理解。其实大多时候消费者对农残的害怕是出于一种恐慌心理,还有对“农残”这个概念还不是很了解。

  关于农产品安全的报道有很多,体现了媒体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揭露了农业生产中的缺陷,对农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时候也会对整个农产品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农残”导致人们对农产品不信任,盲目恐慌,会使得很多农产品无故“中枪”,引起一系列市场不良反应,此次“草莓”事件就引起了较大范围草莓的滞销与降价,其中大多数草莓都是优质的,这难免会使生产者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市场发展,社会资源利用率下降。

  事实上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农残”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农药的使用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也给农业带来了破坏。随着农药检测技术的进步,暴露出来的“农残”现象也越来越多。实际上,在农药使用中出现的农药残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只要用了化学农药,都无可避免的会有农药残留,只是多少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减少农药残留,如何控制农药残留对人类产生危害的事件发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药的产生本身也带有历史必然性。社会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对人类安全产生危害,而这个阶段“农残”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到很多报道在讨论“农残”问题的时候,经常引用欧盟的或是日本的一些标准。首先,既然有标准,说明他们的产品当中也是有“农残”的,生产中也是要打农药的;其次,他们约定的农药种类比我国的要多、要完善,说明他们发现的问题要比我们多,比我们早,那是不是他们国家过去是不是也有“农残”的事件呢,是不是也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呢?

  在种植基地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某某产品有没有使用过农药?”对于这个问题我该如何回答呢?回答没用过,昧了良心;回答用过,这笔生意就要黄了;回答笼统点,别人好奇心起来而不得解,满心疑虑,不放心;回答的细致点,别人听不懂,描述不当反而引起误会。这个问题或许是“用过什么药,怎么用的药”来问更加合适。

  其实植物用药跟人吃药是一样的,会有选择性与自身排解,但也会有残留。很多的医药说明书上都写了肝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说明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那人都不用药了么?相比之下,农药使用带来的副作用相比前几十年,已经改善很多了。

  第一,从农药的禁用史上看,从DDT、666禁用到乐果、甲胺磷、五氯硝基苯的禁用到正在禁用的三唑磷、毒死蜱等农药,越来越多的农药被禁用,农药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农药的毒性也在降低,如果现在的农药使用还要引起恐慌的话,那生活在大量使用以上农药的年代的人该如何自处?

  第二,大家评判农药残留的依据是什么?检测报告。以前,可能1~10mg/Kg的残留都检测不出来,检测报告显示未检出,也就没人谈及农残,照样吃的很好;现在的检测限是多少,0.001mg/Kg,0.0001mg/Kg,乃至0.00001mg/Kg,检测限相差数万倍,大家看到显示了农残反到不敢吃了,真是不知道该为科技提升高兴还是哀叹。

  第三,我国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无公害食品的研究与推广,1982年成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作组,无公害工作正式化;1990年启动绿色食品工程,1996年制定与世界接轨的绿色食品标准;2002年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2012年农业部启动“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国家的政策一直紧跟人们的需求,从科技和制度两个方面下功夫,让大家从“吃饱”逐步转变为“吃好”。

  研究表明,一次施药中,70%以上都会回到土壤、水体等环境中,通过环境来降解,造成环境压力,而通过农残表现出来的量是极少的,一方面施药到采收会被降解,另一方面施药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果实或很小,通过作物自身富集再转移到果实的过程会被稀释。

  从医学和统计数据来看,首先受到农药危害的是生产者和使用者,农药对使用者的危害远大于农药残留的危害,并且处于成本考虑,在达到防治目的的情况下,使用者会自发的减少农药使用量。因此,会有人比我们更加着急去减小农药的危害。

  既如此,农残有什么好怕的呢?如果因此而引起偏食厌食,心情不好,可就得不偿失了。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zd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