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合江荔城享有“中国晚熟荔枝之乡”的美誉。在合江,有这么一个栽培师,被原合江县农业局副局长、荔枝协会秘书长温健和合江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宋天文一致推荐,他就是白米镇荔枝种植大户王德润。
王德润,是土生土长的白米镇人,今年71岁的他,外向健谈、身体硬朗。王德润说,十几岁时从泸州农校肄业回家务农后,开始通过自学和向温健老师学习农艺,初步接触科学系统的水果种植农艺技术。因为肯学、好学、爱钻研,深受温健喜爱,也掌握了过硬的农艺技术,与合江水果之王荔枝结下不解之缘。
1983年,王德润在温健指导下首次获得由合江县政府颁发的“科学种果,劳动致富”科技成果四等奖,他是合江县最早获得科技奖的获奖者之一。之后便捷报不断,2012、2013年两年种植的带绿品种获得优秀产品称号,市县各类农业讲座、奖项都有他的身影和荣誉。
2008年奥运会期间送北京评比并获“中华名果”称号的荔枝品种带绿,就是从他的树上采摘的。当年因气候和自然灾害影响,全县产量都不高。而王德润采用塑料薄膜遮盖等技术,使带绿荔枝产量达到几百斤左右,“县农业局经作办来电,无论如何要留20斤左右,从而使带绿荔枝在当年创下销售新高,1600元/斤以上都有人争先购买,其中有一户树上只有两颗,也卖了200元。”
王德润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他幸运得来,而是通过努力钻研、不断深入实践中造就的。早在1983年,王德润就采用“环割”技术管理荔枝生长,“抹芽”控制果实成熟期的裂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了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的。尝到科学带来的甜头后,从2001年开始,王德润放弃原来在县城周边的“小打小闹”,转而在家乡白米镇史坝村9社的长江边上,承包了50多亩土地,90%以种植带绿为主,大红袍、糯米糍为辅的基地种植,每年都为自己带来十几万元的收益。现在王德润又花费十几万改进灌溉系统,引泉水入地,用科学方法保证荔枝树在生长期和挂果期(干旱多雨等自然灾害下)随时都有充足的水分与营养。他的整个基地呈现的是原生态无公害模式管理,荔枝口感真的有别于其他地方。
王德润现在虽然致富发家,但他并没有忘记生养过他的史坝村土地。几十年中,他收了几十名徒弟,通过传帮带,带出了一大批荔枝种植能手。在史坝村80%以上的村民,都得到过王德润的指导和帮助。其中,有些弟子、村民种植和管理的甚至比他还好。
问起王德润今后打算,王老自豪并很有信心地说,现在自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外有所成就,其中小儿子和女儿现在香港工作,有较好的人脉关系,王老说:“我准备争取在明年注册自己的商标与品牌,同时将现有的50多亩土地,把大红袍等品种全部改换成带绿,专一做好一个品种,打响自主品牌漂亮的第一仗,更好地引领更多的村民更好致富。”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