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业专家面对面 >  提高大棚蔬菜效益十五招(图)

提高大棚蔬菜效益十五招(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专家面对面】大棚蔬菜绿色可口,现就如何提高其经济效益提供一些具体措施,供各地菜农参考。

  一、种植高效品种 应选用在无大棚保护设施条件下不能生产或不能正常生长,同时又是市场效益高、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品种,如香椿、黄瓜、西葫芦、西瓜、番茄、辣椒、茄子、平菇等。而一些耐寒性的蔬菜或经过简易覆盖、贮藏能在冬春上市的蔬菜品种。

  二、提高复种指数 大棚蔬菜经济效益主要是春节前后至次年“五一”前。为提高大棚种植效益,应积极推广多茬次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要根据不同蔬菜不同的生长特点,选用适宜品种,合理安排茬口,采用多茬种植、间套混作、立体栽培等多种形式,提高棚菜的复种指数。

  三、密植促早期产量 以黄瓜为例,每1/15公顷密度可加大到6000株,采用主、副行栽培,当加行黄瓜长到12片叶时,摘心,留4条瓜,小架栽培,主栽培行长至25片叶后,拔除加行,保持每1/15公顷3000-3300株。此方式一般可增产、增值20%以上。

  四、园土消毒 大棚蔬菜由于连作次数多,一般病害较为严重,用化学药剂进行园土消毒可杀灭靠土壤传播病害的病菌,降低发病率。每平方米床土注入3~5克多菌灵或300克溴化甲醇进行灭菌。

  五、双层保温 采取双层保温措施,即在大棚内加盖地膜或设置小拱棚。据有关试验,在棚内加盖地膜,能使地温提高2℃,在棚内设置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5℃以上。

  六、看市下种 大棚内栽培的蔬菜品种要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瞄准市场空档,拾遗补缺,多发展精细、高档蔬菜。只要把握好上市季节,就可在时间差里取得更高的效益。

  七、使用生长调节剂 棚菜应用多效唑、防落素、番茄灵、奈乙酸、乙烯利等生长调节剂,可控制徒长,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早熟丰产。

  八、喷施稀土液 在茄果类蔬菜的苗期和始花期喷洒浓度为0.2%~0.5%的硝酸稀土液,能明显提高蔬菜产量,改善品质。

  九、嫁接 在大棚连作黄瓜,若用黑籽南瓜或南砧一号等进行嫁接,能防治黄瓜的多种病害,增产25%以上。

  十、严防氨害 据测定,氨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5×10-6即会导致蔬菜茎叶坏死,因此在大棚内栽培蔬菜,首先应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在使用氮肥后要及时浇水,肥料深施并覆土,注意开窗换气,严防氨气危害。

  十一、设置反光幕 在蔬菜大棚内的北侧弱光处设置一道反光幕,能明显增强蔬菜大棚北侧的光照,并可提高地温1.5~3℃。

  十二、燃放沼气 此法既能使棚内增温,又能为蔬菜补充二氧化碳气体,经“四位一体”大棚黄瓜、青椒、菜花等多种蔬菜的试验,在蔬菜生长旺季,燃放沼气的大棚菜一般可增产20%~40%。

  十三、采用滴灌 大棚菜采用地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可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10%,混合病情指数降低8%,增产10%-15%。

  十四、使用草木灰 将草木灰均匀施于地面上可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如果将草木灰施入土层中,还能起到疏松土壤、增加肥力、提高秧苗抗逆性的作用。

  十五、改用无滴膜 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大棚内的水汽便不会在棚膜上凝聚成水滴,对棚内的蔬菜构不成遮光影响,透光率保持在90%左右,蔬菜的光合作用就能得到保证。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jc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