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温州商报 阅读数:
近日,温州市在永嘉召开全市红茶加工技术培训现场会,看似普通的培训,却是我市自改革开放和实施名优茶开发战略以来,首次专门就红茶技术而进行的培训。来自浙江大学茶学系的副教授汤一为温州的茶叶生产企业授课,除了讲解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品牌营销,还安排了现场观摩浙江乌牛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红茶加工。
近年来,随着国内茶类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红茶已成为我国茶叶消费的新热点,以生产温州早茶(名优绿茶)为主的温州,近年也恢复了红茶工艺生产,现已有生产红茶企业52家,红茶已经成为我市绿茶之后的“新秀”。
据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副主任王志旭介绍,据史料记载,我省红茶产制始于清同治年间,起初主要产区在温州,简称“温红”,清末至建国前是发展阶段,建国至2010年是萎缩阶段,2010年后是逐步恢复阶段。到2014年,全市茶叶产量5698吨,产值87489万元,其中红茶产量316吨,产值8333万元,红茶产量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55%,红茶产值占全市茶叶总产值的9.52%。但根据8个生产红茶的县(市、区)统计来看,虽然生产企业的个数增加快,但产量还没成规模,产量最多的企业为10吨左右,少的只有100公斤。不少企业也在试探温产红茶的市场,没有真正走上茶叶消费市场。
在培训现场会上,温州茶企提供了23个红茶茶样,浙江大学茶学系副教授汤一在现场进行品评。他认为,温州红茶总体品质不错,口感香醇、香气浓郁,但品质还不是很稳定。
据市特产站工作人员介绍,红茶生产一年四季都可以,但夏秋茶的鲜叶更适合做红茶,从品质和口感上都会比春茶鲜叶加工的产品口味更浓些,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淡季夏秋茶充足的鲜叶。但夏秋茶除了泰顺、苍南等地企业利用多点外,我市多数红茶生产企业均是采用春茶单芽或一芽一叶,走的是“工夫红茶”为主导的产品路线,而国际上消费需求最多的是红碎茶,其特点是“浓、强、鲜”。
王志旭称,温州是名优绿茶产区,不宜提倡全面“绿改红”,可以适度发展红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等多元化产品,作为温州早茶的有益补充,企业切不可盲目跟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