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业博物馆 >  古老的灌溉农具之一—戽斗(图)

古老的灌溉农具之一—戽斗(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古代的灌溉工具大家可能也知道一二,比如水车等到现在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象征,但也有许多是被大家渐渐遗忘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小时候曾有一面之缘的戽(hù)斗。戽斗,有些地方也称撇斗子。

  戽斗是一种小型的人力提水灌田农具,形状像斗,两边有绳,靠两人拉绳牵斗取水。在水位落差不大的地方,可用于排水,也可用于灌田。戽斗的发明也许很早,据资料记载。宋代陆游写过的《喜雨》诗就曾提起过“水车罢踏戽斗藏,家家买酒歌时康。”元代的《王祯农书》中对戽斗的作用、使用方法和制作材料都作了详细记载。戽斗适宜在水岸不高的田边和不必用水车提水的稻田使用。使用方法是:戽斗上系两根绳子,两人共同操作,将水戽上来灌溉庄稼。戽斗通常用柳条、藤条编织而成。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描述的更为生动:“戽斗,挹水器也。---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绳,两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这种农具的制作并不难,难的是田间操作。由于是两人协同作业,双手执绳,必须做到抽拉提放,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才能把水戽上来。

  戽斗一直使用到当代。作为一种人力提水的农具,用于小范围排灌或临时的灌田作业,还是比较灵活方便的。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hq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