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致富宝】今日,小农菌为大家带来一篇海上创业致富的励志故事,让大家了解养殖渔民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他们的冒险拼搏、艰苦创业和酸甜苦辣。经历是笔财富,磨难倒逼成长。海上创业花费千百万,但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海 战风斗浪的玩命之旅
11月4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沙子口南窑河口,风景美丽、水质优良。江崇烽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西登瀛社区人,他敦实厚道,在这片海里进行深海养殖。
当天,刮着6级左右的大风,江崇烽不放心海上的养殖设施,决定趁着涨潮去海上查看一下。江崇烽上了一艘渔船,亲自掌舵。渔船驶出小河口湾,顿感浪大了起来,小船随浪忽上忽下。浪太大,驶出大约两千米后,江崇烽决定到中途的工程船上进行短暂修整。短暂调整后,重新登上渔船向渔场进军。渔船在波浪中拼搏了40分钟后,终于靠近了养殖区。
当浮子的蓝色桶随浪起伏着,在浮子上有围起的黑色管子从而组成筏式浮架,浮架上还有一个小木屋。小木屋面积4平米左右,里面有花生油、盐、酱油等。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叫筏式养殖,下面网箱养了些鲍鱼,工作时来不及上岸,就在这弄点吃的。小屋还是值班室,到收获的季节,晚上还要来守夜,预防有人来偷盗。”江崇烽说着。
渔船试图停靠都没有成功。20多分钟里,江崇烽努力了数次,只好返回岸边。途中,江崇烽自我解嘲地称,“人是对抗不过大自然的,还是小心为妙吧。感觉每次出海就像是玩命的游戏,特别是天气恶劣的时候。”
船 一场风浪沉没的两条船
江崇烽原本想等天气好点再出海查看下设施,但是接下来几天都是风雨天气。这时,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11月5日,风浪把江崇烽的工程船的绳冲断了,并把工程船冲到了近岸。海底的礁石把工程船的船底给撞破了好几个洞,以至于船进水后沉了。为了打捞工程船,江崇烽已经奋战了5天。前几天风浪太大,实在难以打捞。天刚好些,他就雇人、雇船把工程船拖到了码头里以便修理。“自己已经20个小时没有休息了,更气人的是小船船底也撞上了礁石沉了,真是祸不单行呀。” 江崇烽自苦道。
江崇烽紧皱着眉头说:“这次损失挺大的,工程船的电气线路因为泡水全部报废,而船底的部分破洞非常难修理,里外都需要焊接,两个船修理好估计需要20多万元吧,时间也要10多天。海上看起来一般没什么大事,可出一件就十分要命呀。”生活还要继续,江崇烽只好当天借同行的船出海查看一下养殖场。但是,在遭遇风浪后,小屋里空空如也,油盐酱醋等被风浪卷入了海底。江崇烽去查看了一下,看到养鲍鱼的网比较牢固才放心离开。
难 旱鸭子入海的勇气
经历了海上的生死与共,不善言谈的江崇烽敞终于开心扉讲诉海上创业的艰难历程,“大家以为海上养殖挺简单,其实并不是,特别是深海养殖,更是风险大。” 江崇烽本来开着一家冷藏厂,专做海鲜食品加工。2010年,出于对大海的热爱,响应发展蓝色经济的号召,就撤掉了厂子,投身于海上养殖。“可以说,一个旱鸭子跳进了大海,”江崇烽说,当时家里亲朋都不支持,特别是妻子。
“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干什么都要交学费,”江崇烽说,自己一切从零开始,虽然在海边长大,但从来没做过海上的营生。他在近海租了50亩海地,第一年主要工作建设基础设施,并考察海参鲍鱼苗等,“什么都是摸索,原来一般不出海,干了这行以后,几乎天天泡海里,坐着船在海里转悠,刚开始还晕船,只能一次次地去克服。”
“当看到第一个网箱下水时,我内心的激动真是无以言表,心情就如当年第一眼看到刚出生的儿子一样,海参苗和鲍鱼苗下水以后,就是细致地照料,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地去查看一番,还总是梦到第二年丰收的情景而把自己笑醒了。”江崇烽笑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夏天,对江崇烽来说是大灾之年。由于台风来袭,养殖浮架被冲毁,网箱被风浪冲离了养殖场无影无踪。最后找到网箱时,里面价值200万元的海参鲍鱼已经不见踪影,“当时我心里简直就如流血一般,白干了活不说,还损失了200万元。”
一切又归零了,江崇烽只能把苦水咽到肚子里,借钱重新买苗育苗,重新出发。“我一直不支持他干这个,毕竟长在海边,知道大海是不容易伺候的,倒不是心疼赔那么多钱,而是看他水里来水里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让我和孩子怎么生活呀,”说起这些,江崇烽的妻子眼里含满了泪花。
的确,对于江崇烽的下海创业来说,真是一波三折。本来重新出发后期待2013年有个好收成,可是海蛎子长满了网箱,严重影响了海参鲍鱼的成长,鲍鱼长得不好,可以说又赔了个底朝天。去年他决定开养半成品鲍,可今年受到浒苔的影响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因为浒苔铺在海面上,海水就不透气了,下面的生物呼气就不好,死伤一片。”
经历是笔财富,磨难倒逼成长。“5年海上创业前后已经花费了约1000万元,基本上是全砸进去了。”江崇烽挠挠头。海上投资大,投了这些钱,目前还没看见回收的迹象。虽然这个过程是一个赔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5年的酸甜苦辣让他从一只旱鸭子变成了能自由游来游去的鱼。一开始他只会算小账,到现在他也开始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转变养殖意识,如何培育新的品种,如何进行养殖模式创新等。
创 废弃管道养殖的首创
偶然,江崇烽路过崂山路时,看到一些废弃的水泥下水管道。不久灵感突发,如果把这些管道放到海里进行养殖是否可行呢?一是废物利用了,二是这东西放海里一般台风是刮不走的,可以防风浪,还可以防偷盗,毕竟2012年的惨痛回忆一直缠绕在脑海里。于是他就找了一些养殖能手和专家探讨这种方法养殖的可行性,得到的多数意见是废弃管道养殖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可以试验养殖,但这么好几顿重的东西怎么弄大海里去呢;而弄进大海里去后又怎么弄上来呢?
“海参喜欢静的环境,水泥管道在海底就提供了一个安静安全的场所,如果换成鲍鱼可能就不行了,因为鲍鱼喜欢流水,”江崇烽说。创新发明的灵感有了,但还要靠一种执着的信念支撑着去执行它。在争议声中,江崇烽开始了废弃水泥管道养殖的试验。他先收集了一些废弃的水泥管道,然后和员工一起研究如何把管道的两端用网封口,以免养殖产品跑出来。另外,他对管道内壁进行打磨修整,以防水泥一些杂物影响生物生长。呼吸问题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这又如何解决呢?江崇烽一开始想从管道端口处引一下细管,放进海里时,细管可以露出海面,但这样做固定成了问题,于是就从管外壁打空,然后再插上细管并固定住,这样管内的生物可以通过细管呼吸,而人们可以通过细管对生物进行喂食。可这样做好后,如何放到十米深的海里去呢?
许多新事物常常面临夭折的困境。为了不半途而废,江崇烽决定贷款200多万元买一艘工程船进行起吊重物,如水泥管道和网箱等。这艘船也就是记者前面看到的工程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一天涨潮时,江崇烽将少量管道通过吊船放进了大海。试验中的日子是在忐忑中度过的,费了那么大劲到底好使吗?一段时期的试验证明,海参的生长数据很不错,它们在水泥管道生活得很好,长得也很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长期来省了不少养殖成本,也是海上养殖模式的创新,这种废弃水泥管道养殖模式在这个领域来说应该是首创。”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水产办主任褚荣德这样评价他的创举。
思 青岛品牌海货的迫切
品牌意识的觉醒对于品牌的塑造至关重要。一开始,敢想敢干的江崇烽就注意品牌的塑造。他成立青岛洋峰地工贸发展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岛鲜一品”品牌。现在,他也不采用“北鲍南养”的模式了,“除了节省成本外,主要是感觉养来养去,带有南方鲍鱼的烙印。而且价格也是南方鲍鱼的价格,纯正的青岛鲍鱼、崂山鲍鱼的特质就慢慢消失了,海参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目前就是打造属于青岛、属于崂山自己的纯正品牌。”江崇烽说。
说起品牌,他们都比较羡慕大连“辽鲍”等海鲜品牌,他们做得比较响,而且价格也卖上去了,比如獐子岛附近养殖的鲜海参每斤能买到180元的高价。其实,青岛当地海域的水质很优良,养出来的海参、鲍鱼品质营养价值也非常好。据了解,因为品质好,不少大连客户都过来购买青岛海参鲍鱼等。青岛这些年也拥有一些品牌,但总的来说,品牌影响力、价格在全国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盼 养殖户如何抱团取暖
对于未来的发展,江崇烽除了海上养殖外,他打算发展海钓、岛屿游等旅游休闲产业,把养殖和旅游休闲结合起来,进行发展。“吃喝玩乐一条龙,就想陆地上的休闲农庄一样,海上也可以建一个渔庄,吃自己养的或者自己钓的也吃得放心,”江崇烽告诉记者,虽然海上创业中挫折不断,但自己仍然非常看好蓝海经济,看好这片海,这是充满希望的“田野”。
合作共赢,打造青岛海鲜共有品牌,相信江崇烽的海上养殖一定会过一个暖冬。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