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业博物馆 >  “日行千畦”的秧马(图)

“日行千畦”的秧马(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秧马是一种古代农业用具,现在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他的身影已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苏东坡的《秧马歌•序》就曾对秧马进行过描述可见他的历史有多么的悠久,“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那么秧马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其实,从上面苏东坡的《秧马歌•序》中也可以看出,“秧马”是用来拔秧的而不是用来插秧的。《秧马歌•序》中的描写是:秧马的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底腹用枣木或榆木制成,非常光滑;背部用楸木或桐木制成,分量很轻,并且形如“覆瓦”,便于骑坐。使用这种农具可以“日行千畦”,劳动效率非常高。虽然这段文字没有直接出现“插秧”或“拔秧”的字样,但从“系束藁其首以缚秧”一句,还是可以看出,秧马是用来“拔秧”的。系,就是捆绑;束藁,就是扎成束的稻麦等秆;缚,扎。“系束藁其首以缚秧”的意思是说,在“秧马”的前端系有束藁,用来把秧苗扎成秧把。可见,“秧马”是用来“拔秧”而非“插秧”的,因为“拔秧”时才会“缚秧”。“插秧”时非但不“缚秧”,相反还要解开秧把。

  有一个叫江宏国的先生,2004年曾在《咬文嚼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了他当年在江苏省溧水县(今属南京市)插队务农时,用过秧马。他说溧水的秧马,其形状和苏东坡在《秧马歌•序》中描写的几乎一样,只是用料不一定是榆、枣、楸、桐木,就地取材而已。插秧之前,必须赶早先拔秧,秧马就是拔秧人骑坐的。待面前一块秧拔完要往前挪动时,拔秧人不必站起,只要双脚在泥地里一蹬,人“马”便向前一蹿。众人拔秧,不断有人往前挪位,此伏彼起,远看就像“雀跃于泥中”。秧马前面拴一把稻草,用以将秧苗扎成秧把。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hq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