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致富宝】冬日的暖阳下,盘县马依镇雨界村村民何五向正在地里除草,刚刚将180多斤三七花卖了3万多块钱,何五向脸上还洋溢着喜悦。
在何五向的三七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三七显得格外喜人。“怎么把三七地分为一块一块的,还挖了一条条沟?”何五向笑着开始介绍起他的“三七经”来:“三七需要半阴半阳的光照条件,必须有遮阴的大棚,三七不需要太多水……”指着一条条沟,何五向介绍说,这些排水沟的作用就是要把多余的水排出去。何五向说,正是由于三七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地方地理环境不适合三七生长,所以他才将基地建在山腰上。
10年前,家庭困难的何五向辍学到云南文山打工,工作就是种植三七。后来,发现种三七有商机的何五向,用自己的打工挣得钱5万块钱在文山租地种三七,并挣得了10万元钱。
有了余钱的何五向时常想起老家村民们靠种玉米、种马铃薯养活一家的情景,2008年,何五向回到了家乡。这时,适逢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展“能人”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战略,他便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农业的号召,用自己多年打拼的10万元积蓄和信用社贷款,创建了三七种植示范基地。
基地建立不久,2008年,一场罕见的凝冻将他的三七全部冻烂。然而,灾难并没有打垮何五向创业的信心和激情,通过向政府求助、再加上亲朋好友的帮助,何五向筹资重新修建了种植基地。经历过凝冻事件后,何五向深刻认识到只有学习才能获得科学的种植方法,改变传统种植习惯,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只有“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才能寻找差距,学习先进,改变观念,走正确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路子。为此,他一方面购置专业书籍,在空闲时间恶补种植知识,一方面省吃俭用,先后到云南文山实地考察学习,经过科学种植,第二年,何五向将前一年损失的10多万元“捞”回。
如今的何五向已经是马依镇小有名气的能人之一,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并做实事来回馈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凡是本村和外村的种植户来找他帮忙,他总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种植书籍,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等,有的种植户遇到资金困难时,何五向均给予支持和帮助,低价给他们赊销三七苗种。在何五向的帮助下,马依镇三七种植达到97.3亩,种户发展到11余户。
如今,何五向的三七基地示范种植地已经达到30亩,按照亩产2000斤、每斤40元的价格测算,他今年预计收入达到100余万元。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