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前言:“人生那些曾经的悲欢苦乐、大惊小怪,到头来终归于生命的朴素之中。”她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田园生活,每天与吃打交道,每一粒种子,每一个果实,每一盆菜,都像是精心挑选过的。现在,她的工作亦是她的生活,而生活是她的核心,一直没有变过。
每一种植物都有一种秉性,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形容吕一枝,小时候的她像虹之玉,既耐寒又不怕暴晒;初出茅庐的她像火祭,热烈浓郁,蓬勃向上;而现在,她则是这些多肉植物的守护者,温和优雅又坚强有力。
走进她的办公室,就像走进了花园,各种多肉“萌”物迎面袭来,刚好赶上丰收繁茂的一季。静坐在“花园”里一头短发的就是中国农业网总经理吕一枝,恬淡中带着干练,温和中带着坚韧,就像她的名字“一枝”一样,别具一格。
“你是想要一方花海还是一亩瓜田?”吕一枝果断选择了一亩瓜田,最先抓住互联网商机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浙江瞬时达网络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农业网,就是她用十几年青春用心耕耘浇灌出来的一亩“瓜田”。不仅如此,她还组建了一个致力于做生鲜电商的“鲜食会”队伍,他们的宗旨是把一亩瓜田里最新鲜的时蔬瓜果带进现代人的生活。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父女之间经常交流
吕家龙和他的伙伴成立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协会的时候,吕一枝只有四岁。吕家龙是浙江大学园艺系教授,国内蔬菜领域著名专家。作为他的女儿,吕一枝虽身处书香之家,但由于父母忙碌的工作性质,她的童年是被父亲一帮二十几岁的研究生学生给带大的。吃着百家饭,粘着食堂阿姨……即使父母亲不常在身边,她也从来不委屈掉泪,这也是她独立人格的形成期,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从小就和别人家的小孩不一样。
从四岁开始,每逢蔬菜协会大型交流会召开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总会掐着开馆闭馆的点儿窜进窜出在现场;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吕一枝成为了长江蔬菜协会里最“资深”的副理事长。从小对农业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造就了她对农业这一份浓郁深厚的情结。
▲吕老师平时爱好书法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父亲吕家龙很喜欢苏东坡的这首诗偈。吕家龙数学系出身,而后又在蔬菜领域里颇有建树,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活脱脱的哲学家。他研究孔孟文化与老庄哲学,他就像金庸笔下桃花岛上研习左右互搏的周伯通。他对女儿教育的原则是——宽容、自由、拥有宁静致远的心态。这些都成为了吕一枝人生中不变的准则。
创业是一场持久战
▲1987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
从1987年通过计算机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到中国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再到1997年中国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农业网也趁着互联网最好的发展时机成立。作为内外条件都相对落后的中国农业来说,将它带入互联网无疑是一种革新。而吕一枝就是这次革新中的一员。如今活跃在杭州的许多互联网、传媒界大咖,回忆起当初创业的那些年,始终记忆犹新:在龟速的拨号中打开WIN95,启动一个叫“OICQ”的聊天软件,上各种BBS里留言,去西祠胡同里发帖,贪婪享受着人与人交流的乐趣……吕一枝说,那时候的年轻人富有激情与梦想,交下来的朋友也都是一辈子的朋友。正是在这样一个聚集着一群敢拼敢闯的年轻人的聊天室热腾腾氛围的感召下,吕一枝开启了互联网创业之路,而她的创业心路历程也同样见证了互联网的一个时代印记。
▲业务的拓展
中国农业网的成立,刚好是农业互联网行业在国内起步的年代。很多农业人对于网上建站、B2B业务都毫无概念,但是他们都渴望能有像中国农业网一样的平台,帮助他们摆脱封闭的农业环境,实现快速深入的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吕一枝面临的是双重考验:一是如何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让中国农业网能兴盛起来;另外一个便是如何以*的心态去经营管理一家公司。中国农业网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里不负众望,成为了满足中国农业市场信息化需求的先驱者,成立初期最高日访问量就达到了350000多次,这些都和吕一枝阳光的心态分不开。“要从事一份事业的人,必须有一份阳光的心态,再大的困难没有过不了的坎。”当时刚刚二十出头的吕一枝没有把开拓市场的第一步跨进父亲人脉资源最广的浙江地区,而是选择从周边地市开始做起,不仅要亲自开拓业务,还要自己规划产品、搭建平台。她说,她不愿意把商人之间的利益建立在亲情关系之上,而且很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农业网的延伸
打开山东市场,是中国农业网开始走上正轨的第一步。作为蔬菜大省的山东省,由于地处华东地区最北端,当时的经济、信息、资源等比沿海城市相对较弱,吕一枝便把眼光定位在了主打进出口业务的农企上。从最初不厌其烦地一个个电话沟通、到后来不远千里的实地考察,通过高质量的信息输出和优质的客户服务,逐渐赢得了不少企业的信任与赞誉。2005年,浙江瞬时达网络有限公司山东济南办事处成立。正是这样一个大家相互信任的时代,让吕一枝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打开山东市场后,中国农业网也从最初的中国蔬菜网慢慢延伸到了涵盖水果、农资等其他领域的大农业网,而作为农业行业权威的吕家龙就是这些创业时期吕一枝背后的强大支柱,是整个中国农业网的“智慧军师”。“蔬菜是活的,所以我们骗不了它,要遵循它的自然规律。”、“每一种蔬菜每一种水果,他们需要的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呼吸频率都不一样,这些构成非常复杂的元素”。就是很多类似于这样的教诲成就了中国农业网的专业性,同时,父亲将在国外学习到的农业新理念也不断灌输给了吕一枝。这些都使得中国农业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行业内最专业也最与时俱进的平台。
中国农业网未来将结合产业链和终端
中国农业网逐渐迈入正轨,而吕一枝并不就此不前。前进的契机,有些源于童年有些源于父亲。童年生活的滋味就如同甘甜的果子一般,每次回忆起来都乐趣无穷。一次在拜访北京井田种苗有限公司试种农场的时候,她偶然尝了一颗农场里种的番茄,这不就是久违了的童年味道,仿佛小时候父亲亲手为她摘的甜豌豆一样亲切。让浮沉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现代人,在品尝最新鲜的田园滋味时找回内心自然淳朴的一面,吕一枝创办鲜食会的初衷就源于此。之所以将“优质选种安全种植高成熟采摘”作为鲜食会的理念,也与父亲“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养生哲学分不开。
2011年,鲜食会成立。和中国农业网一样,鲜食会的发展面临的同样是一场持久战,并且更加考验吕一枝对整个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鲜食会每推出一个产品之前,都要面临重重把关:不仅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每天关注作物的环境、气候、养分、技术等因素外,在丰收之后,为了保证高成熟度采摘下的天然味道,每个批次的产品都要甄别优选。除了使用科技手段把关外,还要求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专业人员与消费者的共同品尝,边吃边评分,力求保证每一口的原汁原味。流通到市场环节后,还要避免物流运输和保鲜过程中的损耗。做生鲜,没有任何捷径,只能是一个水滴石穿逐渐积累的过程,少了什么都不行,这个过程中吕一枝一直坚持她对于“新鲜”的理念。
▲在鲜食会基地采摘小番茄
2000——2015,这十五年是打基础的十五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虽然让中国农业网棋逢对手,但是又同时是机遇之年。吕一枝的目标是利用这十五年来的信息化资源,为农民创造更大的价值。十五年来,浙江瞬时达网络有限公司取得了诸多荣誉,获得了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种荣誉称号。经过十几年的磨砺,2012年中国农业网与阿里巴巴齐名被认定为首批省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作为农业行业的市场信息化的先驱,中国农业网第一次承办网上农博会、第一次举办种业网交会……很多的第一次奠定了中国农业网在行业内的地位,同时也让它受到了很多部门的高度重视,商务部、浙江省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多次对中国农业网进行实地考察。
而鲜食会就是建立在十五年信息化基础上的一个突破,也是中国农业网在消费终端市场方向的拓展。“只要用心耕耘,就有收获,这就是农业的独特魅力。但是要完全得到这种收获的喜悦有时候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农业有时候更像是一门哲学,这就是农业有意思的地方。”吕一枝对农业有一份独特的情怀,她对于农业的心情,与其说喜爱,不如说热忱。也正是这样一种对农业无比热爱的情怀,才成就了她今天的事业。
不辜负农业,也不辜负生活
▲采摘松茸
从顺境到逆境,从逆境到顺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生活如此,做农业也是如此。做农业,就是这样一场持久战。“在农业这个相对特殊的行业里,没点理想主义干不成事情,但理想和责任过重又有点超越现实。”所以,吕一枝在进行的两场持久战里,不断平衡着自我和事业的关系,找一个最理想的位置,不辜负农业,也不辜负生活。
▲带着家人去深山里寻觅珍品
周末或者是难得的假期时间,她经常奔跑于全国各地的农场、农业示范区、农业基地等,也经常带着家人一起体验田园生活。这周在北京郊区的生态农场,下周又在云南深山里与大山主人一起寻找最美味的山珍食材。她就像农业界的“老饕”,到处寻觅着新鲜奇特、好吃健康的农产品,有时候收获满满有时候也会黯然而归。这些滋味可循的心情,也让她工作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她最值得享受的生活。
“人的心态质量,决定着人的生命质量。”创业成功与否和心态转变的过程中,在吕一枝身上并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是在经历人生各种小结点过程中不断成长。已年近中年的她,看不出多少岁月的痕迹,却变得从容清澈起来。现在岁月于她而言,是深邃、空旷,已经过了最湍急的青春峡谷,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花儿谢了不必欷,还有果实呢……”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