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水稻种植技术 阅读数:
一、水稻立枯病病害症状
⑴芽腐 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⑵针腐 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⑶黄枯、青枯 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二、水稻立枯病侵染循环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Fusarium oxysporium Schelcht(尖孢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禾谷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 Sacc.(木贼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r.(茄腐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cheld(串珠镰孢菌)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立枯丝核菌)等,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Pythium spp. (腐霉菌) 等真菌。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三、水稻立枯病发病条件
⑴菌源数量 病原菌数量和侵染能力常受到环境条件及土壤中拮抗菌数量的影响,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抵抗力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⑵气候条件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展。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⑶种子质量和生命力 一般种子受伤,受冻或催芽时间过长以及生命力差的种子抗逆性弱,病害重。
⑷苗床条件与苗床管理 一般苗床土壤粘重、偏碱,以及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厚均有助于此病发生,尤其苗期施肥、灌水或通风管理措施不当,均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四、水稻立枯病预防方法
⑴床土配制及土壤消毒 床土要选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酸度不够,采取调酸措施,为了消灭土壤中多种病原真菌,进行土壤消毒,3%育苗青或育苗灵(恶霉灵+甲霜灵)水剂15——20毫升/平方米,加水3升喷雾。
⑵苗床管理 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⑶种子处理 精心选种与晒种 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五、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⑴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
⑵药剂防病 3%育苗青(育苗灵)15——20毫升/平方米兑水3升喷雾,喷药后喷清洗苗。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