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如今司空见惯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也即温室栽培究竟始于何时,究竟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大家可能未曾关注过,其实,据考证秦汉时期已出现温室栽培的雏形。
历代反季节栽培技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即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秦朝时,人们利用骊山附近温泉地热资源,使用温汤灌溉,而且给予一定遮盖,来达到作物生长的需求,以实现反季节栽培。西汉时,采用室内昼夜燃火加温的方式,提高温度。后汉时,采用地下火道加温,利用坑内温度比地上高的特点,在坑内进行蔬菜的催芽育苗。需要指出的,因为应这些用技术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一般人家无力承担,因此这些技术只出现于皇宫之中或富商巨贾家中。
关于秦汉时期反季节栽培技术的问题,许多农史学家和专家都给与了极大关注。中国的反季节栽培技技术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召信臣传》:“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
但这一技术到底源于何时,学术界仍有争议。据梁家勉、曾雄生等农史学家考证,秦代已经出现了反季节栽培技术,而且有确凿的历史文献记载可以证明。但以崔建华为代表的学者则持不同的意见。
最早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见于梁家勉先生所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梁先生在蔬菜栽培技术这一小节中对温室栽培专门进行介绍,并认为中国是最早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的国家。他认为在秦始皇时代,利用地形小气候冬天种瓜成功的实践已经出现,到了汉代,利用人工小气候栽培蔬菜的技术出现,并大量引用《汉书》、《后汉书》、《后汉书集解》中的史料进行佐证。通过对《盐铁论》中史料的分析,梁先生认为温室栽培技术主要在皇室官府中使用,但可能已由皇室官府推广到民间,富商巨贾也开始使用这一先进技术。并指出在土坑内催芽等方法也开始在民间园圃生产中逐步应用。
孙顺霖在其《温室种植蔬菜始于西汉》一文则认为,如今在中国长江以北十分盛行的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始于西汉时期,文章利用《韩非子》中的记载论证了食用菜蔬在中国上古时期已经出现。作者以翔实的史料论证了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了秦汉时代室内种植便应运而生,但因为室内种植对温度、湿度、技术的要求极高,所以室内种植在出现在皇室内苑。
秦汉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另见于曾雄生所著《中国农学史》,其主要观点来自于《中国农业科技史》,他在秦朝的农业及秦汉时期的温室栽培技术中这一节中提到,秦代曾成功地实现了冬季种瓜并结果,并认为这项成果是秦代在农业技术上一个最了不起的成就,紧接着又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并推测中国的温室最早出现于秦朝,紧接着介绍该项技术在两汉的发展演变。
随后,曾雄生在《“反季节”种植已有千年历史》一文中专门介绍历代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对其专著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该文利用史料以及诗词中的记载再次说明秦代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反季节瓜果种植的事实,并再次引用史料证明西汉存在“温室”是毋庸置疑的,并认为唐代进行反季节栽培技术更加成熟,而且唐代还为此设了专门的机构“温汤监”。他在文中还提到,到宋元时期,温室栽培出现两项创新技术——黄化栽培和唐花技术,这两种技术分别被详细记载于元代《王祯农书》和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中。而明代的灰池和清代的南花园都是反季节栽培的基地。
崔建华《汉代反季节栽培与“不时不食”观念》一文从当时社会观念的角度对这一当时的高新技术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反季节栽培技术在当时看来是一项非常先进的耕作技术,但是由于人们秉持“不时不食”观念,这一技术遭到当时人们的责难和反对。另外,作者对前人认为反季节种植技术出现于秦代焚书坑儒事件中表示质疑,并利用竺可桢先生的气候变迁学说以及甜瓜生长所需要的生物特性予以论证,认为反季节种植技术是汉代的技术。
章继刚《古代温室栽培与创意种植技术》一文基本继承主流学术观点,认为反季节种植技术出现于秦始皇时期,并对此后历代的反季节种植技术概况进行了梳理,文末提到清代的地窖式温室和立土墙开纸窗火喧式温室稍有新意。
综上所述,关于古代农业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和全面,依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尤其是反季节种植技术在以后历朝历代的发展问题。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