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国内综合 >  独家丨关于转基因的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图)

独家丨关于转基因的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前言】现在很多人一谈到“转基因”,就唯恐避之不及。当然,其中舆论和报道起了很大作用。但试问报道中是已经明确了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了呢?还是你仅仅被一些哗众取宠的文字以及煽情的反问句左右了?更理性点,我们不妨再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既然转基因作物如此不得人心,科学家们为什么还要研究、推广?第二,人们既然并不担心传统的育种技术会造成危害,为何却要对转基因技术吹毛求疵?要知道,当我们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对它们的基因大多数都茫然无知;而在转基因时,转入的则是有了透彻了解的特定基因。所以,要想更好地认识转基因,小农菌斗胆请大家读完以下文字后,再作思考。

- 什么是转基因呢?-

  转基因是一种生物学技术,也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转基因技术”。其技术原理简单来说,是从一个个体组织人工分离,转移遗传基因片段到另一个个体组织,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典型例子就是1982年由美国华盛顿大学Palmiter等报告的“超级小鼠”,他们讲大老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所剩7只子代小鼠中有6只生长加快,体重明显增加, “超级小鼠”的出现轰动了整个生命科学界;后来人们也把这种“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培育新品种,转基因赋予农作物新的定向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而其安全性也因此在民间引起极大争议。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杂交、诱变、选种、嫁接及基因污染

  转基因的安全性为什么会受到质疑?为什么我们对杂交作物反而没有恐慌感呢?转基因与转基因污染是什么关系?请你首先试图区分以下几种典型育种手段:

  转基因。选定带有优良特性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基因(来源可以是近缘也可以是远缘生物),转入目标作物。

  杂交育种。是遗传学中经典实验方法,通常把生殖细胞进行融合的称为杂交。简单说来,杂交是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进行的交配。虽然也是改变基因,但不是“转基因技术”。以杂交水稻为例,袁老师用水稻与野败杂交,引入野生物种50%未经测序的未知基因。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诱变育种:通过辐射或者药物手段使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使数量未知的基因发生未知改变。

  [ 注:这几种育种手段的相同点是都需要改变基因,打破自然规律(杂交水稻也是,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需要人工打破屏障才能杂交)。不同点是,杂交和诱变的基因改变要靠撞大运,结果有好有坏,还需要大量筛选;转基因则直接把需要的基因转入,属于精确制导。从总体上来说,转基因技术仍是传统的育种方法的延伸,它所面临的健康、环保问题,传统作物同样也有。

  另外,转基因作物上市前需执行“逐案评估”制度,每个品种都要单独检验、审批,只有检验没有安全性问题的才能上市,而杂交、诱变育种却没有这些严格的检验程序。]

  选种:简单来说就是选优去劣——选择生物群体已经存在的“变异”优良品种加以繁殖,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也可叫做“选育”。这种方式可能会改变种群的遗传结构及生物类型。不过,选种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也被大众广泛接受的。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中的一种,就是把两株植物的枝干各自切开,两者的形成层紧紧捆绑在一起,利用植物形成层后细胞增生最终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成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改变接穗的品质但抗逆性增强苹果、梨、桃、柑橘等大部分水果都利用这种方法来保持其优良特性。有些观赏植物如碧桃:

嫁接原理

  基因污染: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环境生物学中我们称为基因污染。它能使生物表达出新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而生物的新功能就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产生基因污染。

  总结:

  首先,任何一个新品种的出现都是源于基因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包括上述几种方式)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使得物种往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物种也可能会伴随着个子小,形状奇特,色彩斑斓等性状出现,而“转基因技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其次,转基因作物并不意味是转基因污染,而是转基因作物中含有从不相关的物种转入的外源基因,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含有矮牵牛的抗除草剂基因。这些外源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授等途径扩散到其他物种,生物学家将这种过程称为“基因漂流”, 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或污染。最后仍需补充一点,目前在我国,转基因技术还处在初期阶段,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并且,转基因技术所需要的研究成本之高,是需要国家层面的相关支持的,一般企业是没有能力去做的,一般的育种单位也不太可能用到这种技术。那么,与传统食品不同就是转基因?

  网上流传“圣女果、小黄瓜、小南瓜是转基因产品”?

  很久之前,网上就流传过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彩椒、小南瓜、小黄瓜”……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而是人类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对野生植物进行栽培和驯化,通过选种、嫁接、杂交等手段,形成的丰富的作物类型。而人类“驯化野生植物”的过程,主要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提高产量,增大果实、改善品质,提高抗性、增加类型等。

  的确,“圣女果”是个被严重误会为“转基因食品”的西红柿品种。实际上,从农业专业领域的角度来说,小番茄才是番茄中较为原始的状态,而今天人们吃的大番茄则是人们长期选种的进化程度较高的种类。

  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多样化,逐渐出现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小黄瓜、小南瓜等,这些都与“转基因技术”没有无关。

多样化的番茄品类

  转基因的恐慌缘何而来?为何影响之大?

  转基因危害的始作俑者是苏格兰的一位免疫学家普斯泰,他1998年在英国电视上接受采访时声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欧洲舆论因之大哗,是欧盟限制转基因食物的导火线。

  他的这项研究终于正式发表的时候(1999年发表在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对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已越过大西洋到达了美国。1999年3月,三千多名示威者在“生物2000年”大会在波士顿召开之际,举行了反基因食物大示威,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

  1999年5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洛希实验室向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他们用沾有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草叶喂养大花蝶的幼虫,导致这些毛毛虫死亡。这两项研究成了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活动者反复提及的“经典”研究,涉及了两个主要问题:转基因作物是否有害人体健康?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

  但事实上,这两个事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无法定论。

  而如今,转基因技术更是被应用于农业中,越来越贴近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从1994年世界上第一例进行商品化生产,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到21世纪以后,全世界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如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等,并且种植发展异常迅速,而随之而来的是为转基因食品吃与不吃的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到目前为止,官方也没有公开转基因产品成份的详细成分列表和长期的安全跟踪研究数据。

  转基因作物在国外

  ● 美国——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一份清单显示,经过转基因工程改造的食物有:玉米、黄豆、棉花、苜蓿、油菜、甜菜。关于超市中的水果和蔬菜,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认可经过基因改造工程的有李子、哈密瓜、木瓜、南瓜、菊苣、西红柿和土豆。美国超级市场上的食物制品中,约60%含有转基因的成分。

  而根据美国媒体报道,截至今年5月底,有超过120万人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请愿要求在食品包装上张贴转基因标签。

  ● 俄罗斯——据俄联邦消费品监管局2012年数据,目前在俄罗斯正式注册的转基因食品有67种,其中20种以植物为原料,47种以微生物为原料。这些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土豆、面粉、进口巧克力、饮料、香肠、肉类、奶制品以及食品调料等。

  目前在俄罗斯市场上出现的转基因食品多为进口食品,且大多从美国进口,例如美国的雀巢、好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以及达能等公司的食品。

  根据俄罗斯相关规定,含量超过0.9%转基因原料的食品必须加带标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俄罗斯国家卫生检疫局提供的数据显示,38%的转基因食品都未贴有转基因标识。

  经调查发现,在俄罗斯超市中也没有转基因食品的专供区域,而且在食品的产品说明中也缺少对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说明。

  ● 澳洲——澳大利亚1996年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从这些转基因棉花籽中提炼的棉籽油在全澳各地广泛被用于烹饪。转基因油菜的大规模商业种植,在澳大利亚始于2008年,目前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都有种植。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允许食品厂商在进口食品中大范围采用转基因材料,其中包括转基因黄豆、玉米、大米、土豆和甜菜等。

  此外,澳大利亚还试种转基因菠萝、木瓜、小麦、大麦和甘蔗,以望在植物的防虫、除草剂耐性、颜色、产油量、甜度以及开花和结果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和产出。针对香蕉、大米和玉米,澳大利亚也展开了基因科技试验。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售的转基因食品,无论是整件食物,还是只用于食品加工的材料之一,如果这些添加的基因材料或蛋白质会存在于最后的食物中,必须获得转基因情况证明。不过,也包括下述特例:

  1. 食物中的转基因成分已获得高度精制,如食用油、人造奶油、糖、淀粉、巧克力、烘烤的食物。许多深加工食物都归属这一类。

  2. 面包房、餐馆和快餐店制作的食品。

  3. 用转基因食品饲养的动物制品。

  4. 根据澳大利亚转基因食品标签法,若食品中含有的转基因有机体不超过1%,则无需在标签中备注。

  据澳大利亚民族媒体SBS去年底报道,在澳洲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仅有棉籽油和菜籽油,但仍有品种繁多的转基因食物从海外进口而来,多数为袋装食品,它们并不需要在标签上备注“转基因产品”字样。

  ● 韩国——据食品医药品安全处2013年6月发布的材料显示,现在韩国通过安全检查且获得许可的转基因农副产品共有七种,分别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马铃薯、苜蓿。

  韩国经济正义实践市民联合消费者正义中心以各企业主页上登记的1077个产品为对象进行了调查。7月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386个以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为原材料制作的产品均无转基因标识。

  转基因争论在中国

  ● 麦当劳饲料门

  2014年4月,为了降低成本,麦当劳承认在麦乐鸡和鸡肉汉堡中使用了以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肉鸡,引发 “唯利是图”的批评。但麦当劳中国至今并未回应,中国所售的产品是否使用了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肉鸡。

  ● 永和豆浆

  2014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新一批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黑榜,共183批进口食品、6批化妆品上榜。其中,台湾永和豆浆,检出转基因成分。

  ● 转基因大豆

  2013年6月初,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紧接着黑龙江豆协提出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与农业部针锋相对。这再次引发国内“反转派”和“挺转派”的争论。

  ● 方舟子与崔永元就转基因食品问题微博五轮激战

  2013年9月7日上午,方舟子发起活动鼓励网友品尝转基因玉米,称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此举激起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强烈回应,并质问方“懂不懂科学”。随后,两人在腾讯微博上就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

  总结由于转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抗旱、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同时,转基因作物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更高需求有着重要作用。这对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大力支持生物技术研究,并在转基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浙江园艺学教授吕家龙表示,虽然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发展了近30年,但仍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很多科学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阐明。人们并不知道或者能够预测它除了能够产生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之外,还会产生什么别的“非预期效应”,由此才会产生如此之多的争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消费者应该了解的转基因食品 -

  我国有哪些转基因作物?

  截至2013年9月,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而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有效期一般为五年。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

  而即使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也一般只用于科研,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截至2013年9月,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而之前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番茄和甜椒的转基因品种,也因为无明显优势而被市场淘汰,现证书已过期。

  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是否严格?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是如何操作的?是否严格?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的规定,我国实行严格的分阶段评价。比如从实验室研究阶段就开始进行,再到田间小规模的中间试验,再是大规模的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安全性证书评估,共五个阶段,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和小孩上学一样,一级一级向前走,每一级考试不及格就终止。”吴孔明说。

  吴孔明表示,除了国际通行的标准以外,我国还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试验和水稻重金属含量分析等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不管是从技术标准上或是程序上,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体系。”

  哪些作物有转基因标识制度吗?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采取较谨慎的态度,在标识上选择了较为严格的强制标识,设定标识阈值,规定食品中某一成分的转基因含量达到该成分的0.9%时须标识,在日本和韩国,这个阈值是5%和3%。而在美国则采取自愿标识制度,不设定阈值。

  国内要求五种类别的转基因作物进行标识,分别是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二、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 ;四、棉花种子;五、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目前尚不包括番木瓜和甜椒。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介绍

  基因水平的检测方法适用范围广,只要样品中有DNA存在,就能被检测,不受食品混合、复杂成分的干扰,适用于转基因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食品的检测,而且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已经发展为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目前,所有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都有相应的PCR检测方法标准。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转基因如是。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本质上可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比如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抗旱、抗寒及其它特性;另一方面,“DNA重组技术”是跨物种的基因合并,它破坏了传统繁殖过程中所具有的制约与平衡。但它绝不是用来增加社会问题的。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qhd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