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等症状。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母猪出现妊娠流产、死胎及呼吸症状,仔猪一般表现为神经症状。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带毒猪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康复猪能长时期通过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病毒,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能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汁传给仔猪,引起本病的暴发,临床上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生殖道感染。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日。
临床表现与发病日龄、病毒毒力、感染剂量、途径、免疫状态、应激、其他疾病、环境、管理等因素有关。
哺乳仔猪(1~4周龄)发病后病情极为严重。15日龄以内的发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以体温升高(41~42℃),呼吸困难,大量流涎,兴奋不安,体表的肌肉痉挛,眼球震颤,向上翻,运动障碍为主;有间歇性的抽搐,严重的出现角弓反张,最后昏迷衰竭而死;耐过的仔猪往往发育不良,成为僵猪;病死率可达40%~60%。
断奶仔猪(60日龄以上)感染后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多见有打喷嚏,流鼻涕,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尤其驱赶后),一般一周即可恢复,死亡率较低;偶尔可见肌肉震颤,剧烈抽搐,惊厥。
种公猪和基础母猪发病后以繁殖障碍症状为主,可出现类似育肥猪的呼吸症状;后备母猪感染后以流产为主,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子,所产弱子多在出生后1~2天内出现呕吐和腹泻,精神萎靡,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通常在24~36小时内死亡。
三、如何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 ’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四、治疗措施: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只要靠预防为主。如果发病可以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