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金秋八月,家家“尝新饭”:一碗新饭,一盘田鱼,祭祀天地,庆贺丰收,祝愿年年有余(鱼)。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县域总面积为249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31个乡镇,总人口48.7万。青田县是中国有名的侨乡,有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23万多人。青田物产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拥有石雕工艺品的珍贵原料青田石。最为奇特的是,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县12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如泥鳅、黄鳝等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稻鱼共生系统通过“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使系统自身维持正常循环,不需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另外,稻鱼共生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并实现系统内部废弃物“资源化”,起到保肥和增肥的作用。有分析表明,稻鱼共生系统内磷酸盐含量是单一种植系统的1.2倍,而氨的含量则是单一种植系统的1.3——6.1倍。另外,系统中的鱼类还可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环境。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