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业博物馆 >  带你了解古代的肉食来源历史

带你了解古代的肉食来源历史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1998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贺兰山山口发现一座先民的岩石刻画长廊,内有神秘的岩画三百多幅,大多反映先民的生活。该发现轰动世界,世界各国考古学者纷纷前来进行研讨考究。专家发现该岩画有一万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为人类艺术长廊中的魁宝,称其为“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有大量放牧和动物的图,把中国先民的畜牧史推前了一万多年。由此,学者们得出结论,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就开始养牧六畜了!

  这里所说的“六畜”指得是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他们既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伙伴或“劳力”,又是古人摄食肉类的主要来源。由于上古时期为游牧时代,进入农业社会后,游牧生活的传统也不会很快消失。蔬菜栽培又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肉食在古代富贵家族相当普及,蔬菜一般只作为配料。贫贱者通常只能以野蔬充饥,不及肉味。因此“六畜”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充当了比较常见的食材。“六畜”中以牛、羊、猪最为重要。古人所谓的三牲,就是用以祭祀的牛羊豕、祭祀或飨宴时三牲齐备叫太牢,只有牛羊叫少牢,太牢是最隆重的礼。《礼记王制》中写道:“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古代摄取肉类有严格的等级讲究,原因在于当时的肉食供给并不是十分丰裕。

  六畜中的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礼记王制》上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由此可以看出六畜各自的地位,正是由于牛的珍贵,汉代以后,许多帝王颁有屠牛的禁令,而且特别严格,史记中有记载,有一个叫魏尚的将军地域匈奴时,五天杀一头牛给士兵吃,军士无不振奋,一一为他卖命,以致“匈奴远避,不进云中之塞”。这都说明,牛在古代是肉食上品,具有极大的等级认可意义。而“六畜”中的羊,则是较为普通的肉食,一般百姓也有吃羊的传统,有段记载表明,羊酒相贺已是古代“里中”应酬的习惯!猪在古代也比较普遍,在当时算得上是一道宴请的大菜,不过当时的猪一般少嫩娇小。

  需要格外说明的是狗,孟子曾说道:“五母鸡、二母彘(zhì),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似乎有了鸡和猪,狗肉就无所谓了,可见,狗肉在古代肉食中,时可有可无的,地位低于猪。但又有一段记载表明,人们对狗肉还是相当重视的,据记载越王勾践欲报吴王夫差的灭国之仇,历行休养生息,昭告子民,凡家庭生儿子,赏狗一只,生女儿,赏猪一只,说明狗的地位要比猪的地位高,因为食狗肉者多,古代屠狗就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古书提到“狗屠”的地方要比屠猪屠羊多得多,当然,屠狗一职业之所以有名,除了食狗肉者多之外,还与若干广为出名的属狗人物有关!

  至于“六畜”中的鸡,由于繁殖迅速,价格不高、味又美,摄食的普遍性更不必多说。而马应该是最少食用的肉畜了,一般只在战场上粮食用尽和特别的祭祀时食用,究其原因,认为一般是因为马匹生养不易,二是与人关系密切 ,三是肉味确实不咋地……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hq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