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种植技术 >  化学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化学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资导报 阅读数: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螺霉病或黑霉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病害。

  (1)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为淡黄色透明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中央乳白色,边缘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大小2~7毫米,并具有黄褐相间的断续环纹,对光观察更为明显。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可与眼斑病区别)。高感品种全株叶片密布病斑,有时病斑互相汇合,形成大斑,长达10毫米,但受叶脉限制,与灰斑病症状相似,要注意区别。后期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菌能在土壤和植物叶面安全存活,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于田间的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每年拔节期和抽雄期,正值高温雨季,病残体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到叶片上,在有水膜的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引起发病并表现症状,同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反复侵染。

  玉米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强,9~13叶期易感病,抽雄后是该病的发生流行高峰期,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苗期少见发生,玉米苗期对该病的抗性高于成株期。华北地区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旬至9月上旬,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和连作地发病较重。玉米种植过密、偏施氮肥、防治失时或不防治、管理粗放、地势低洼积水和连作的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玉米收获后深翻,对玉米秸秆及早处理,减少越冬菌源。在栽培上实行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前期施足基肥,适时增施磷钾肥,后期适时追肥,防止脱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灌水,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

  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侵染来源;收后深翻,压埋病菌,减少初侵染来源。

  ②化学防治在适合发病天气下,田间发病率达10%时,可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福·锌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xzy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