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质量报 阅读数: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重庆直辖以来,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农村人口较多,完成脱贫致富的任务异常艰巨。
“如何改变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活生产面貌,我们质监人必须作出回答,而且要在脱贫攻坚战中交上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针对重庆这一特殊的市情,重庆市质监局调研分析后认为,将扶贫工作纳入质监助推5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统筹考量,农业标准化就是突破口。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创建一批又一批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全市质监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庚即,重庆市质监局作出决策:以标准化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引领作用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将标准化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努力促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言必行,行必果!
促进农业特色化
“7大特色产业链建设是重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围绕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中之重。”重庆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近年来,该局系统围绕5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紧紧依托地方特色资源,结合丘陵山区实际,着力推进柑橘、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等7大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数据显示,这7大特色产业在2015年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近900亿元,力争到2020年综合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
据了解,重庆市现已发展柑橘297万亩(19.8万公顷),其中晚熟品种100万亩(6.67万公顷),鲜果上市期延长到10个月,目前正重点优化产业和品种结构,发展晚熟柑橘和橙汁加工。依托秦巴山、武陵山丰富的草地和秸秆资源,重庆已形成了年出栏肉牛64万头、羊250万只的规模,并加快推进澳洲肉牛进口项目,构建“进口育牛”“种草养畜”两个循环,在南方地区打造草食牲畜优势产区。此外,重庆还着力发展榨菜、中药材、茶叶和以“重庆火锅底料”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差异化发展。
目前,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经全覆盖7大特色产业,涉及20余个区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从项目的分布看,在城市发展新区开展了50个,渝东北生态涵养保护区开展了48个,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开展了15个,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等开展了23个,基本形成了“一县一特”的示范格局。从项目的产业类型看,种植类标准化示范项目112个、养殖类24个。值得一提的是,在7大特色产业链建设过程中,重庆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1000万亩(66.7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和1000万亩(66.7万公顷)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这些标准化示范项目,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农业区域化布局,这也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作为一项长效制度和标准化品牌,获得各方重视和支持的关键所在。
促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快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联结,形成了一批有特色、高效益、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种植业方面,忠县施格兰柑橘项目相继被纳入第二批、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忠县已经形成“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产加销研学旅”产业链,实现基地果园、橙汁加工、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年综合产值12.4亿元。大足县枇杷标准化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全县10万亩(0.667万公顷)优质枇杷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催生出一股“标准化生态旅游潮”。石柱县优质辣椒栽培示范区为了延长辣椒产业链条,不断增加辣椒原料的附加值,先后成功引进了重庆小天鹅等辣椒龙头加工企业,促进辣椒产业化。潼南蔬菜、武隆高山蔬菜等不断加快标准化进程,使蔬菜成为全市第一大宗农产品。在养殖业方面,荣昌生猪标准化示范区推出“核心猪场+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生猪标准化分段养殖,助推打造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丰都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基本形成了集牧草种植、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已经成长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促进农业规模化
在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时,他们注重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支撑;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多年来,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市场+标准化”等龙头企业标准化带动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型小农经济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也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例如,潼南县第8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统一衔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模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近些年,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示年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大户的名单中,不少标准化示范区的龙头企业均名列其中。
促进农业品牌化
“标准化是质量的基础,是打造品牌的关键。”重庆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他们注重引导与打造特色品牌相结合。通过先进适用的农业标准制定、实施,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内涵,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的市场品牌。2006年,国家第5批涪陵榨菜标准化示范区相关的榨菜酱油生产企业,由于其原料和生产工艺与国家标准不符,有100多年历史的涪陵榨菜酱油不能以“酱油”名义销售。重庆市质监局七度赴京积极协调有关部委,最终由商务部批准发布了榨菜酱油行业标准,涪陵榨菜酱油获得“名分”。截至目前,重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催生了一批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农业地方标准318项,培育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26个,培育无公害农产品468个,绿色食品395个,有机食品71个。三峡生态鱼、武隆高山蔬菜、丰都肉牛、涪陵榨菜等一批农业品牌为人熟知、响誉市内外,有的更成为该市出口创汇的名片和窗口。
促进农业效益化
“没有政府部门组织的专家来帮助大伙进行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我们今年的枇杷也不可能有这样好的收成,与去年相比,增收应该在2万元以上。”在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骑乡,枇杷种植大户刘大爷说起这话时,笑起来合不拢嘴。
据合川区质监局负责人介绍,国家枇杷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700元以上。
据重庆市质监局初步统计,第8批1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面积100多万亩,示范农户20000多户;农产品总产量较示范前增长27.7%;总产值较示范前增长25.3%。农户户均增收2523元,人均增收1266元,较以往分别增加430元和221元,增长率分别为20.5%和21.2%。示范区直接带动脱贫1000余户,脱贫人口近3000人。第8批巫溪县马铃薯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鲜薯商品率提升近20%;早春马铃薯提早上市,市场销售价格平均都在2.0元以上,高于普通马铃薯近一倍,示范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17元;第8批合川区国家地方品种猪生态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每年为周边农户增收450万元;永川区竹根姜脱毒种姜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带动示范区周边农户从事竹根姜标准化生产,实现年增收8000元~1万元。农业标准化惠及了千家万户,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