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梯田是在山区丘陵区坡地上,筑坝平土,修成许多高低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半月形田块,上下相接,象阶梯一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功效。梯田最早起源于何时不得而知,有人认为《诗经》中的“阪田”就是原始型梯田。唐代云南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开发出了梯田。这样梯田用山泉进行灌溉,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梯田之名,始见于宋代,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骖鸾录》中记载了他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市)所看到,丘陵山坡上都是水稻田,一层一层的直到山顶上,称为梯田。当时闽、江、淮、浙、蜀等地都有许多梯田的分布。福建梯田最多,安徽也有许多梯田,浙东多于浙西,江西的抚州、袁州、信州、吉州、江州等地都有梯田分布。
元代王祯不仅给出了梯田的概念,而且还最早总结了梯田的修造方法。根据王祯的记载可以看出,梯田的开辟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土山,这种情况只需要自下而上,裁为重磴,即可种艺;二是土石相半,有土有石的山,就必须垒石包土成田;三是如果山势非常陡峭,似乎就不能按照常规去开辟梯田,则只好耨土而种,蹑坎而耘。不管是那种梯田,只要有水就可以种植水稻,没有水则只能种旱地作物,如粟,麦等。(王祯农书中的梯田图)
梯田由于地势较高,主要依靠天然雨水灌溉,因此,有的地方称梯田为“雷鸣田”。由于靠天吃饭,一旦天不下雨,或雨季提前、推后,都容易造成干旱,为了利用有限的水源,宋代以后人们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便是修筑陂塘,选择地势较高,而水源又相对集中的地方,按照约十亩即拿出二、三亩的比例,开挖池塘,用以蓄水。池塘的堤岸要求高大些,而池塘里面则要求深广,这样做有许多好处,首先,池塘深广,可以容纳更多的水,为梯田提供灌溉水源,发大水时,也不至于泛滥成灾。其次,高大的堤上,可以种植桑、柘,桑柘可以系牛。牛在夏天时可以得到凉荫,而堤经过牛的践踏而坚实,桑、柘又可以得到牛的粪便等。除修筑陂塘以外,还采用高转筒车引水上山来解决梯田缺水问题,有时山势太高,一架筒车还不能将水运到目的地,便用两架筒车来接力,在两架筒车之间开挖一个池塘。由于水源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梯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尽力耕”的情景。(池塘和高转筒车图)
解决梯田干旱的另一种办法就是从品种上去做文章,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种植,因为生育期短的品种,对水的需要量也小,如宋代时就有一种所谓的“高田早稻”品种,这个品种自种至收,不过五、六个月(现在看来五、六个月的生育期已不算短),在这五、六个月期,不过灌溉四五次,因此可能确保丰收。宋真宗时还曾从福建引种一种原产于今越南的水稻品种“占城稻”,散发给江淮两浙地区种植。这个品种的特点是早熟而又耐旱,它的引进可以解决“高仰之地”稍旱即水田不登的问题。而早熟稻引进的意义又远远超出了梯田本身。
梯田,自唐宋出现以后,一直沿用至今,今天在一些山区仍然有大量梯田存在。梯田对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梯田的恶性发展,也会使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并导致水土流失。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