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行情深一度】在立秋“贴秋膘”的传统消费的影响下,猪价一度出现反弹,月底猪价反较月初有0.5元/公斤的上涨。市场普遍认为,6、7月猪价大跌,养殖户集中抛售,生猪出栏体重明显下降,并逐步回归至正常出栏体重,加之能繁母猪存栏继续下降,后期供应将继续减少,9月后需求逐步启动,猪价有望重启升势,养殖户对后市信心也有所增加。但最终,9月猪价的走势再度给养殖户上了惨痛的一课。
补跌?
总体看,10月份均价国内总体上还要再掉0.1元左右。当然,这个幅度几乎跟9月份的均价持平。因此,10月份大部分地区不会再大幅度下跌了。我们通过复杂的计算和分析,做一下国内几个省份的大致预测。还是那句话,准不准,需要时间检验。东三省、河北、山东、江苏基本上会止跌。山西、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大约均价上还要跌去0.1元。两广、福建、浙江等还会有0.2元的下跌。大致这样。总体说,超跌的要回涨,下跌不到位的,要补跌。
进口?
进口肉价格优势明显,必然会对国内猪价造成冲击。尤其是美国生猪数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下滑,出口中国意愿强烈。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美国现有生猪7085万头,创1866年来最高水平,近期猪价“雪崩”,生猪期货已创10年来最低水平。美国猪肉量大价低,近日又放开对中国牛肉出口贸易,必然进一步影响中国市场猪价走势。
8月份我国冷鲜冻猪肉进口量达到19.2万吨,环比增加4.9%,同比增长200%。今年1-8月,我国进口猪肉总量已经达到113.78万吨,远超去年全年的77.8万吨,远超农业部100万吨的进口预期水平,预计后期猪肉进口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年大概率突破150万吨,甚至可能超过180万吨。
市场普遍认为进口肉激增,是近期猪价大跌的"真凶"之一。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5487万吨,今年上半年全国猪肉产量2473万吨,同比下降3.9%,预计今年全年猪肉产量较上年减少200万吨。
如果今年进口肉以180万吨计算,则较去年增长100万吨,今年国内生猪市场供应依然偏紧,进口肉仍可视为一定的补充,对市场的实际冲击其实有限,但在国内市场产能真正恢复,猪周期进入下半阶段,进口肉对国内市场的杀伤力将真正显现。
屠企压价?
从近5年屠宰数据来看,7、8月一般是全年屠宰量的最低位,因需求正处最低期,而今年则明显打破该规律。今年8月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0万头。
根据2015年全国全年出栏生猪7.08亿头,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2.14亿头推算,规模企业屠宰占比30%,即今年8月全国屠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0万头。
可以说,今年屠宰企业在6-8月期间大举补充库存,加之进口肉的有益补充及造势,使得中秋及国庆前备货需求减弱,压价底气十足。
原料?
从供需两端的后期变化形势看,春节前两个月猪价出现上涨的的概率非常大,但能否重回18元/公斤以上还要看后期的玉米价格走势。因为近期的猪价下跌也一定程度上是受玉米价格影响,猪粮比价并未随猪价大幅下跌,依然保持在9:1以上。由于当前玉米市场普遍对后期走势较为悲观,不断有“玉米价格有可能跌至0.5元/斤”的观点出现。若果真如此,届时即使猪价不能重返18元/公斤以上,但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也依然可能重回800元以上,出现非常罕见的“降价但增收”的情况,如此也基本达到预期。
能繁母猪?
截止目前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基数依旧偏低,而且今年南北方的暴雨洪涝灾害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母猪产能造成了一定的折损,部分地区损失严重。这不但导致了产能的下降,而且淘汰率上升,进一步影响今年仔猪的供应量。
而淘汰必然导致新增。但是今年头胎母猪的增加生产力自然不高,加之无抗养殖的普及,仔猪成活率也将受到影响。从纯粹的仔猪成活率方面来看,也就是供给来看,到2017年下半年仔猪供应量才会明显提升,同时生猪存栏量也有望恢复至2015年的水平。可以说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依旧低,猪价依旧有望保持高位运行。不过在进口猪肉以及屠宰企业的打压之下,供需双方的博弈也将更加激烈,猪价高位震感不可避免。
十月猪价能否乐观?
跌幅渐渐缩小,猪价逐步趋稳。全国多个地区猪价涨跌互现,长江中下游流域猪价逐步企稳,从供应方面来看,随着前期生猪大量抛售,目前生猪存栏量较为一般,猪源并不宽松,而消费端虽没有得到较为显着的提振,但市场需求并不低迷,供需两端较为平衡。
进入10月份之后,猪价止跌态势会逐渐出现。北方猪价将先于逐渐止跌,南方再继续微跌之后也将整理进入到相对稳定期。总体上看,虽然10月份依旧处于阶段性供应较大的时期,但是9月份的集中出栏以及需求的逐渐启动,整体上走势仍然以下跌为主,但10月份生猪跌幅将小于9月份,建议大家不要过分压栏待涨,同时也要停止抛售。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