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山东即墨1.6亿鱼虾蟹苗“种”进大海(图)

山东即墨1.6亿鱼虾蟹苗“种”进大海(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青岛早报 阅读数:

  提前实施的伏季休渔和海洋鱼类产卵期,为今年渔业增殖放流创造了好机遇。5月26日上午,即墨率先在女岛码头启动增殖放流活动,首批4667万尾中国对虾苗种当天全部投放大海。到6月中旬,即墨将完成1.6亿单位的放流,其中包括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3个品种。3个月后,这些放流的鱼虾蟹将大量回捕,不仅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还将给市民餐桌上增添海鲜美味。

  【现场】

  4667万尾中国对虾入海

  今年我国迎来史上最长、最严的海洋伏季休渔期,给放流苗种提供了*的生长环境。昨天上午,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业人员,在女岛码头举行增殖放流启动仪式,首批4667万尾中国对虾苗,将从即墨横门湾海域回归大海。记者在现场看到,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虾苗进行抽样称重、计数、测量后,选择在潮流较小的海域进行放流。

  “这时候的海水温度在20℃左右,最适合虾苗生长,加上海湾暗流小,放流的虾苗将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海洋自然环境。”即墨市海洋渔业局渔业管理科科长马玉霞介绍,今年,是即墨市独立承担增殖放流的第一年,为了增强放流效果,他们先期组织专家,在横门湾、丁字湾和鳌山湾等海域进行了调研,根据海水温度和潮流走向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等条件,选择不同的苗种和放流海域。因为横门湾海域连续多年投放中国对虾,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适合中国对虾生长的环境,所以首批中国对虾苗在这里入海,能尽快适应海洋自然环境。

  马玉霞介绍,今年即墨计划放流苗种16152万单位,其中中国对虾14001万尾,三疣梭子蟹2068万只,褐牙鲆83万尾。年放流区域集中在鳌山湾、横门湾、巉山湾、丁字湾、栲栳湾等多个海域,整个放流时间预计持续到6月中下旬。

  【说法】

  3个月后放流鱼虾将回捕

  增殖放流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对虾苗种长度超过了1厘米,为保证成活率,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整个放流,这样苗种放归大海后,才有充足的体力适应自然环境。中国对虾在海洋中一旦存活下来后,生长的速度很快,3个月时间就会长到6厘米以上,这时候也正好到了回捕期。今年的休渔期延长一个月时间,给中国对虾的生长带来好处。

  “完成中国对虾放流后,接着要进行鱼蟹苗种放流。”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增殖放流的褐牙鲆鱼苗长度约3到5厘米,这些鱼苗顺利成活的话3个月后就能长到20厘米以上,重量在5斤左右,甚至更大。休渔期4个月时间,正好给了鱼虾蟹苗生长的时间。利用休渔期进行增殖放流,目的就是要给这些鱼虾蟹苗充分的生长时间。

  “回捕率仅仅是回捕数量的估算。没有捕获上来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继续在大海里生长,另一种是被更高级别的食物链的上游吃掉或是自然死亡,但总体上可以说是增加了海洋水产资源。 ”黄海水产研究所康传磊介绍,增殖放流工作能够补充和平衡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的成效也十分显著。据研究显示,黄渤海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以后,有效地保护了鲅鱼和小黄鱼等主要经济鱼种的幼鱼补充群体,使己经衰退了的小黄鱼、带鱼、银鲳等经济鱼类资源有了恢复的迹象。

  【幕后】

  喂奶粉育出优质虾苗

  “中国对虾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后,长度超过1厘米后就可以放流大海了。”黄海水产研究所技术人员介绍,中国对虾是青岛海域独特的海洋品种,母虾产卵后采取高密度育苗技术,生长速度很快。为了保证虾苗的品质,平时除了喂养一些微型食物外,还要定期喂一些奶粉。

  记者了解到,青岛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至今日已有30多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正在逐步恢复。依据目前我市育苗技术成熟度、经济价值高低等情况,选择海水增殖放流品种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海蜇、金乌贼等品种。 “渔业人工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海洋渔业资源。”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hhj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