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合肥晚报 阅读数:
今年已经70岁的赵本文养虾近20年,是合肥市稻虾共养的养殖大户和名人,也是合肥稻渔综合种养的第一人。记者从合肥市畜牧水产局获悉,合肥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8万亩,其中70%都是稻虾共养。龙虾市场一片红火,捕获上来的龙虾虽然是供不应求,但也面临着养殖品种单一,优质卖不上优价的现象。“我们一方面鼓励农户增加养殖模式,另一方面也希望做强品牌,把龙虾深加工化。”市畜牧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稻渔种养第一人养殖接近20年
赵本文是长丰县下塘镇有名的养殖大户,目前合作社养殖面积已经超过4000亩。在长丰他是稻虾共养的第一人,也是合肥稻渔综合种养的开创者。
说起稻虾共养,那得从1998年开始。当时,老赵从一家渔场退下来,决定养殖龙虾。“那时塘口少,90%都是稻田,所以就大胆设想在稻田里养虾。”老赵说刚开始就像瞎子过河,全靠自己琢磨。在稻田里挖个沟,放点虾苗进去,就算是稻虾共养的雏形了。
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前几年老赵养虾失败了,亏了好几万,但这并没有打消老赵稻虾共养的念头。请教专家,外出学习,自我摸索,凡是对养殖有利的事,老赵都认真学习,逐渐掌握了养殖规律。
“沟的面积不能超过稻田的10%,深度最好可以控制在80公分,宽度在4米左右。”老赵还总结了稻虾共养的三字经,让感兴趣的农户跟着一起学习。2002年,首届龙虾节在合肥市举办后,龙虾经济开始腾飞,龙虾养殖规模每年都在增大,稻虾共养每亩地的纯收入能有3000元。如今,老赵养殖社的种养规模也超过了4000亩。
稻虾共养占稻渔综合种养主导地位
随着稻虾共养的知名度越来越大,长丰、巢湖、庐江等地也开始了稻虾共养模式,一部分还探索稻鳖、稻蟹共养模式,一种现代农业新模式逐渐兴起,即稻渔综合种养。
据合肥市畜牧水产局相关负责人称,稻渔综合种养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模式。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陕西汉中和四川成都地区就有稻田养鱼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人放天养、自给自足的粗放生产模式只在我国东南、西南、华南的丘陵山区缓慢发展。“现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该负责人表示这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据统计,合肥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8万亩,其中稻虾共养占比70%。
龙虾优质卖不上优价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比稻蟹、稻鳖共养等养殖模式,稻虾共养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技术难度不大,再加上近年来龙虾市场的火爆,稻虾养殖自然成了首选。
这么多龙虾都去了哪儿?畜牧水产局相负责人表示一部分龙虾已经流入长三角市场,走向上海、南京等地的餐桌,这些龙虾都很大,每只重超一两。还有部分龙虾服务合肥市场,据悉,每年夏天,合肥人一天就要吃掉50吨龙虾。“最后一部分小规格的龙虾经过加工,只留下虾仁,出口到美国、韩国。”该负责人补充道。
虽然龙虾市场很火,龙虾销售也不是问题,但是优质龙虾卖不上优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像有的地方龙虾是按只售价。这与养殖模式单一,种植农户太多有关,也与龙虾品牌建设滞后有一定关系。“受制于区域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差等因素,合肥市稻渔综合种养品牌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该负责人表示这也是一种市场信号。
这一点,老赵也深有感触。
老赵说每只重达一两的龙虾售价是每斤30元左右,8钱左右的售价每斤20元,6钱左右的每斤16元左元,但近几年价格涨幅不大。相比其他地方的龙虾,老赵说下塘的龙虾售价算是不错了。“我们现在不仅养虾,我们还通过电商卖冷冻后的熟虾,做虾料火锅,盖浇饭等,产量不小。”老赵自豪地说。
着力打造区域性稻渔综合种养知名品牌
“有了品牌,龙虾自然能卖出优价。” 据介绍,合肥市先后注册了“渔知稻”、“爬行名将”、“过劲龙虾”等稻渔综合种养特色商标近20个,但相对于龙虾的产量来说,还是不够的。
下一步,合肥市会支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投入品使用,强化源头、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健康养殖率达75%以上。除此外,完善主导模式和关键技术。重点加强稻-虾、稻-鳖、稻-蟹、稻-鮰等主导模式总结和研究,不断集成适应于不同生态和地域条件的典型模式。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全市技术推广部门,加快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