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那样森严的等级社会,但是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还是存在。于是政策的制定便不可能是与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中国历史上的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会沿用千年之久?
中国历史上,主张以农业为本,重视农业的发展;以工商业为末,抑制、甚至打击工商业的发展。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并且巩固封建统治 。但是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实质性是在保护地主阶级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奉行重农政策,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如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和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汉文帝、景帝的重农,历朝为恢复经济进行的政策调整,明清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压抑等,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我国古代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的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贫穷落后,也就失去了初期的积极作用。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