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说起古代农业,“农耕文化”这四个字就会浮现在眼前,其实“农耕文化”*的内涵就是“牛耕文化”。“牛耕文化”最早出现在春秋后期;到了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牛耕广泛使用;到了唐代,出现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也标志着华夏民族的“牛耕文化”正式起步。
提起牛,我们就会想到牛在田里耕种任劳任怨的形象。古代有许多民族和地区都将牛视为尊贵的神,形成了独特的牛耕文化。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牛则几乎是一致地赞美和怜惜,世世代代的农人赞扬它勤勤恳恳,坚韧不拔,任劳任怨。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们赞美牛怜爱牛更不是无缘无故的,实是因为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夏民族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农业的充分发展离不开对牛耕技术的应用。能挽犁耕地使得原来仅靠人力难以做到的深翻土地、精耕细作成为现实,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牛耕的发明和推广,在农业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里程碑。直到21世纪的今天,用牛耕田的现象还没有绝迹。
总之,由于牛的贡献以及人对牛的情感和依赖,围绕牛在礼仪场合的使用以及对牛的感恩,人们形成了种种习俗活动,这构成了牛耕文化的重要内容。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