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业博物馆 >  古代农业与节气息息相关(图)

古代农业与节气息息相关(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祖先的智慧的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二十四节气很好,只是它只适合中国这块地方,或者更确切说只适合黄河流域华北这片土地。再远些就不适用了。果真如此吗?

  “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最基本要求之一。古农书《齐民要术》上曾经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意思是说,按照季节农时去耕作,可以花较少的劳力得到良好收成。如果主观任意去做,就会劳而无获。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就有紧密联系。

  “节气”在古代称为“气”,按阴历每月分为两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涵义来看,有的是表示季节的,有的是表示温度、降雨、霜、露等气象现象的,有的最反映作物和自然物候的。如表示温度的有小署、大署、处署、小寒、大寒。表示降水和水汽凝结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其它节气则是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

  但是我国各地农民都能按照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使二十四节气也能按照各地的特点来指导生产。最主要是通过农谚把节气的农事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早稻播种,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清明下秧,不问爹娘”;上海有“清明到、把稻泡”的农谚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成就的结合,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总之,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hfq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