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国内综合 >  定西渭源从“药材”到“药财”的蜕变

定西渭源从“药材”到“药财”的蜕变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阅读数:

  时下,走进渭源县会川镇新中药材交易市场,市场内人声鼎沸,一片热闹的场景。药农、贩运户、收购商、货车进进出出,吆喝声、交谈声、讨价还价声、货车发动机的声音来回交错、不绝于耳。

  薛四便是人海中的一员。见到他是1月17日,恰好赶上新市场逢集,他正忙着收购药材。“现在正是药材收购的季节,大家都在忙着收药。听说这两天柴胡的价格比较好,所以我一大早就来到市场上,看能不能收点好货。”薛四说道。

  薛四家里以前就是种植中药材的。20多年前,他带着家里种的药材来到会川镇上卖,发现此中的差价很是可观,于是,他便走上了贩运中药材的“致富路”。薛四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们收药材都是给自行车两边挂个袋子,就下乡收去了,收的药材也比较单一。”

  现在,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药材价格普遍都比较好。薛四一年四季都要开着自家的大货车奔波于渭源、岷县,甚至青海、新疆等各地收药,多的一年能收200到300多吨,一公斤药材就能赚2块多钱。

  如今,挣了钱的薛四,小车开上了,30多万专门用于收药材的门面也买下了,就连外地上大学的儿子每年寒暑假都要赶回家帮着收药材。为了方便在交易市场做生意,薛四也把户口从庆坪乡转到了会川镇的西关村。

  薛四的门面位于外地客商投资兴建的会川镇新中药材交易市场,两三年前新市场完工后,他就买了。而在不远处,就是他以前做交易的会川镇旧药材交易市场。“和旧交易市场相比,新交易中心的软硬件设施更加齐全,配套服务也更加完善。现在,旧市场主要交易药材,新市场主要交易中药材切片。”会川镇党委副书记、西关村联合党委书记麻自胜向记者介绍到。

  再次见到薛四是第二天的下午,他收的5万元的柴胡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发给外地的客户。旁边干活的装卸工赵永国也得了空,聚拢了过来,和记者聊起了天。

  赵永国是祁家庙镇人,为了照看在会川镇上小学的孙子,他便来到了会川镇。除了早晚照看孙子的生活起居,平常他都会到交易市场打零工挣钱。“这儿的交易市场生意特别红火,只要我来,一般都有活干,每次至少都能挣100多元。”赵永国咧着嘴笑道。

  如今,依托交易市场,很多衍生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贫困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和往常一样,田家河乡村民郭亚玉一大早就来到了交易市场,摆上摊,卖起了装药材的尼龙袋子。她告诉记者:“我每天都在这摆摊,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六七十个,就是平常也能卖三四十个。”

  靠着这一个7块钱的袋子,郭亚玉一家几年前就脱贫了。

  现在,走在会川镇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餐馆、商店个个都生意红火。

  一株小小的药材,富足了一方百姓。如今,会川镇的药农们家里有多少地,就种多少药。

  几年前,通过种植中药材,西关村村民杨新华就摘掉了“贫困帽”。去年他家种了4亩当归,虽然当归价格不如以往好,但还是收入了7万多元,加上前几年的药材收入,他家已正儿八经地过上了小康生活。种药材尝到甜头的他心中暗暗打起了明年种植中药材的如意算盘:除了自家的4亩地,他打算再承包2亩别人的地,也种上当归。

  近年来,会川镇因地制宜、立足长远,辐射带动周边祁家庙、田家河等乡镇,逐渐形成了以当归为主的种植区。麻自胜告诉我们:“如今在会川镇周围几公里的村庄,80%的农户既种药材,也做切片和药材贩运工作。”

  沿着会川镇驱车往上,不出几公里,就是沈家滩村村民何全喜的家。走进他家院子,只见收来的一串串当归头被整齐地挂在架子上,刚切下的当归片“铺”得满院都是,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何全喜一边切着药,一边说道:“这附近的人普遍地都很少,因此,大多数人做起了药材切片和贩运。2017年,靠着贩运,我就挣了10多万。”

  而在他家对面的会川镇工业园区里,渭源县德园堂药业有限公司已经将中药材做成了“大产业”。

  德园堂占地9000多平方米,是一家以中药饮片为主导产业,集中药材切片,中药饮片生产、销售和中药材收购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企业。公司2015年取得国家GMP认证证书,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多吨。

  走进这家公司的生产厂房,只见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将收来的药材清洗、切片,倒入机器;技术员指挥着机器,通过一道道程序,将药材制成饮片。“这几年,依托中药材产业,我们企业实现了长足发展,2017年,我们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00多万。如今,我们的初级加工产品主要提供给云南白药、九芝堂等20多家国内大型药企,有些产品甚至远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产品根本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马小琴向记者介绍到。

  同时,公司从2016年开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了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与2560户农户签订了中药材种植收购协议,并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种植。为了保障农户收入,公司在采收期按照高于市场价格5%—10%回收,使每户农民平均每亩增收600多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公司产品质量从源头上得到了有力保障,实现了双赢。

  从“产地”发展为一个“产业”,会川镇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医药产业科学发展之路。麻自胜告诉记者:“相较于以前粗放式的种植、销售和加工,如今会川镇的中药材产业正向着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精深加工迈进,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2017年,会川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4.4万多亩,中药材交易量超过了1万吨,交易额达到了2.5亿。光是会川镇本地企业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就达到了五、六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谈起会川镇中药材产业今后的发展,麻自胜信心十足:下一步,我们将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努力打造“全国有名的绿色中药材基地”,从扩大种植规模到标准化建设,从抓市场流通到外贸出口,从抓质量到打造名牌,会川镇中药材产业正在向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迈进。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yanglei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