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举世公认,我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历史最早的国家。从史料来看,最早的养鱼方式是畜养,即把天然水域中捕来的的小鱼,投入封闭的池塘内,任其生长,过一定时间后捕起。但是这种不加选择的而放养的鱼,常常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人们在实践中慢慢发现,鲤鱼不仅肉味好,生长快,而且还能在池塘中产卵孵化,繁殖下一代。于是就出现了单一品种养殖的养鲤业。
汉代,养鲤业也有过飞跃的发展,从皇室到地主,都经营养鱼生产。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居住水边的人用大池养鱼,有的渔户一年能有一千石的产量,收入同千户侯相等。养鲤业丰厚的收入,吸引大量社会精英加入养殖的队伍。
东汉以后,由于战乱频繁,养鲤业曾经一落千丈。东晋时期,南方有所恢复,到了唐代因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鲤鱼便身价骤增,成了帝王皇族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出售或食用鲤鱼就成了大逆不道。如此一来,养鲤业只好被迫改行,转向养殖青、草、鲢、鳙鱼了。
到了宋代,青草鲢鳙已在浙江等地普遍养殖。但由于这些鱼不能在池塘内产卵繁殖,需要另外供应鱼苗,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新渔业——鱼苗业。宋代时捞取鱼苗的中心在江西九江,所产鱼苗远销至福建、浙江等地。
明代饲养青草鲢鳙鱼更为普遍,长江以南各省几乎迅速发展起来,养殖技术也有很大提高。据有关资料来看,明代已经出现了混养。同时对鱼苗的捕捞、筛选、培育、运输,也形成了一套经验,其中有些方法今天仍然在应用。
一千多年来,青草鲢鳙成了我国淡水养鱼的主体,对推动我国养鱼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因此,人们情切的把它称之为“四大家鱼”。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