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孝感日报 阅读数:
阳春三月,孝感方河村山野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苗,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走进村子,一派翠绿的农田掩映在山水间,入户道路互相交织,农家小院美观气派……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方河村地处安陆市木梓乡最西边,是一个三县交界的偏僻小村落,亦是安陆重度贫困村之一。
2015年,安陆市国税局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方河村,与村“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精准施策促脱贫。3年多时间,昔日的穷村,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
“老贫困”成了致富人
在方河村,过去提起“方老爷”,大伙直摇头。“方老爷”大名叫方成华,快50岁了,是村里的“老贫困”。
“什么扶贫工作队呀,不就是走哈形式,大不了送点油、送点米完事。”工作队刚进村,“方老爷”就在村里放下了话。
可令老方没想到的是,工作队却偏偏吃在村里,住在村里,还和村干部一起干农活、清垃圾、平道路、解纠纷,一住就是1个多月不回家。让老方更没想到的是,工作队还来到自己家里帮忙干活。
2015年清明节前夕,工作队员和村支部书记、副书记一起,用了7天时间把老方荒了多年的3亩多地耕整成稻田,还帮忙育秧,并送来了种子、肥料、农药。
秋收时,田里收了5000多斤稻谷,老方口粮问题解决了,袋里还揣有“票子”,自此,老方像换了个人似的。
2016年,工作队从局机关干部募捐的扶贫款中,分配了6000元买了6只小猪崽让老方饲养。老方跟侍候孩子一样精心喂养,年底,6头膘肥体壮的肉猪出栏就卖了20000多元,数着票子,老方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老方养猪的规模是过去的2倍,还加入了村桃之源合作社,种植艾蒿10多亩,今年的收入就会翻几番。”方河村“第一书记”王国清说。
“空壳村”不再出行难
工作队进驻方河村,就走遍了全村7个村组293户人家,了解“村情”“民情”,只为找准村里“穷”的根源。
村集体是个空壳,账上一年到头没有一分钱。村里方家河河道淤塞严重,影响行洪灌溉,李家桥成了危桥,村道破损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可因没有钱,这些群众最盼解决的事,都无力解决。群众有怨言,村干部也无可奈何。
在广泛征求村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后,工作队制定出“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促突破”三年发展规划。
从群众最盼的事抓起,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李家大桥危桥修好之后,篱笆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70多岁的李大爷站在大桥上高兴地说:“出行再不会一脚泥了,这得感谢工作队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3年来,工作队累计帮扶资金30余万元,疏通了方家河河道,修缮了李家大桥危桥,改造硬化通组公路……随着一桩桩实事的落实,改变了村里的面貌,也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
荒地变身“绿色银行”
方河村荒坡、荒地多。工作队多次召开村里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屋场院子会,反复征求大伙意见,选定了种植艾蒿为方河村脱贫主导产业。 去年9月,工作队组织16名村民到蕲春县培训学习艾蒿种植技术。同年11月,村里种植艾蒿面积达到400余亩,其中8家贫困户就达60亩。贫困户李兴明家种了5亩半艾蒿,他说今年有盼头了。
通过宣传和示范引领,许多观望的村民纷纷加入了种植艾蒿行列。
为增强“造血”功能,工作队成功引进湖北艾春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木梓,新建厂房里加工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形成艾蒿种植、收购、加工一条龙产业链条,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全乡种植艾蒿积极性空前高涨,面积已达3000余亩。
“1亩艾蒿,可以卖到水稻3倍的价钱,今年5月就能收割了。”方河村支部书记郭永华站在田埂上,指着长出半尺高密密麻麻的艾蒿苗说,“种艾蒿每亩地要比以前增收2000多元,村集体每年也有了三四万元的收入。”
田还是那些田,人还是那些人,但方河村变了,方河村人也变了。他们还会变,会越变越好。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