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贵州日报 阅读数:
细雨绵绵润新绿,悠悠药香绕山梁。
黔东南州黎平县尚重镇的山坡上,新植下的钩藤苗木欢快地吸收着阳光雨露,枝枝芽芽舒展开来,随着农民们一天一天地辛勤劳作,点点新绿蔓延成片。
“2017年全镇生产干钩藤近30吨,600余户贫困户依靠钩藤增加收入,总计达120余万元。”尚重镇党委书记代启新介绍,近年来,黎平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出了“两茶一药一蔬”发展思路。2014年,尚重镇开始发展钩藤种植。到2017年末,钩藤种植面积已达到7000余亩。2018年,又将新增1400余亩。
窥一斑而知全豹,中药材种植正成为黔东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之一。
数据显示,仅2018年一季度,黔东南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就达到2.59万亩。
山山岭岭,药香扑鼻而来。
药香源自产业的努力加持,也源自这方山水的天赋异禀。
黔东南州素有“天然药库”“苗侗药都”之称,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优质、丰富的中药材,已查明中药资源共有2831种,全州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080万吨,藏量占全省的59.2%。并且,有着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是我省中药材主产区。
乘势而为,黔东南近年来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不遗余力。
从黔东南州扶贫办了解到,黔东南不断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和资金扶持,坚持因地种药、林下套种,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推动中药材产业向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园区化带动、品牌化培育转变。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依靠科技支撑,全力打造“种植基地+精深加工+市场”的全产业链。
施秉县牛大场中药材现代高效示范园区、黎平县天香谷芳疗植物现代农业园区、剑河县钩藤产业示范园区、凯里市苗侗百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丹寨县贵山灵草现代高效中药材示范园区等5个省级中药材示范园在黔东南州“破土而出”。
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等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剑河钩藤、施秉太子参、施秉头花蓼、黎平茯苓、雷山乌杆天麻等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7年,黔东南州完成中药材新增种植面积10.49万亩,占任务数的104.9%,总种植面积达80.7万亩。种植面积达万亩的有钩藤、太子参、青钱柳、何首乌、茯苓、天麻、白芨7个品种。
山坡有“药”,脱贫有“方”。
通过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村“三变”改革、“五融五帮”等模式,黔东南不断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2017年,总产量约16.87万吨,总产值22.19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18083户、68000人,药农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2018年,黔东南将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了产业结构调整“一减四增”重点工程,计划到年底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至88万亩。
“2018年,我们3个抱团发展的村,基本都不种玉米了,主要发展中药材、水果、蔬菜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096亩。”麻江县杏山街道靛冲村、小堡村、青山村三村联合党委办公室主任莫兴诚高兴地说,中药材已与相关公司签订收购协议,215户贫困群众有望增收脱贫。
在黔东南,药香或淡或浓都已飘散开来,幸福滋味丝丝缕缕缠绕上贫困群众心间。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