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浙江日报 阅读数:
“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月青蟹就该入住‘蟹公寓’,实验现在就能做了。”这段对话发生的地点不在高校实验室,也不在科研机构,而是在浙江宁海青蟹养殖场。对话的双方,一个是青蟹养殖户,一个是在高校任教的博士生。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两人是师徒。职业农民竟然带了个博士徒弟!这些天,在宁海县一市镇,青蟹养殖大户陈刚满与博士生刘磊的科研合作成了一段佳话。但熟悉陈刚满的人却不觉得稀奇,今年48岁的陈刚满是镇里有名的“青蟹大王”,从事青蟹养殖24年,探索工厂化养殖5年,陈刚满所在的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去年销售额就超8000万元,带动了合作社100多户农户共同致富。此前他还带过十几位水产养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走进陈刚满的青蟹工厂,约四五百平方米的大车间中,排列着一个个蓝色塑料格子,通过管道实现人工管控。这个月,第一批蟹苗就将入驻这些“蟹公寓”。
青蟹养殖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育苗厂培育好的苗种,进入海塘养殖,长到约一两左右再进入“蟹公寓”。“目前只有最后一个阶段可实现工厂化养殖。”技术上的瓶颈成了陈刚满的一块心病,也促成了他和刘磊的这段科研“姻缘”。
刘磊从事水产养殖研究十多年,陈刚满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善的工厂环境使他成了刘磊研究课题最好的合作对象。
于是,探索本地蟹苗养殖环境标准化、提高蟹苗成活率,最终打通人工养殖全链条成了两人共同的目标。在工厂同吃同住,刘磊和陈刚满的生物钟也与小小的蟹苗同步,每天早晨5时,他们就起床进行观察和实验取样。“什么时候换水?”“放养的密度多少最合适?”有着丰富经验的陈刚满,成了刘磊经常请教的老师。
如今刘磊的科研攻关已有了阶段性成果——通过人工控制生长环境,蟹苗从最初苗种阶段生长到一两左右的成活率达90%。“科研与实践结合才能有更大活力,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如果实验能成功,更多渔民将受益。”师徒俩笑呵呵地说。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