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云南日报 阅读数:
“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共作、强农富民”。2017年6月以来,红河县紧紧围绕“发展稻渔共作、提高梯田产值、以发展促进保护”这根主线,充分利用哈尼梯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资源,在实现梯田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双推进中成果喜人。
据介绍,去年6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云南中海渔业公司选择红河县70亩哈尼梯田进行“稻渔共作”示范试验,哈尼梯田“稻渔共作”技术示范基地挂牌。该县投入1410万元,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海渔业公司合作,建立面积67.5公顷、可产泥鳅种苗30亿条的迤萨镇勐龙泥鳅水产养殖中心。从广西引进沣圃园禽苗孵化中心主要孵化品种为生态鹅、梯田鸭、山地鸡禽苗,年孵化禽苗能力400万羽,5年能孵化2000万羽,可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所需。目前,该县围绕全产业链开展科技攻关,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和107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进一步推广和集成区域特色“稻渔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满足全县10万亩高效梯田养殖需求,示范带动全县26.46万亩梯田水产养殖。
“‘稻渔共作’富民工程实施一年来,全县成立稻作养殖专业合作社20个,初步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养殖户’的‘稻渔共作’综合开发模式,帮助群众实现稻田亩均增收1540元;以‘稻渔共作’方式,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了哈尼梯田,打造了哈尼品牌,带动红河农业生产、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观光共同发展,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新业态。”红河县副县长张秋红介绍。
“目前,该县已与江苏中洋集团等单位联合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已成功繁育出云南省第一批淡水脱毒河豚,将通过哈尼梯田‘稻渔共作’进行推广,打造共赢、共享的系列产品。”云南中海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燕表示,公司将携手省内外优秀渔业研究机构和企业,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具有更高社会经济价值的渔业品牌,拓宽“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共作、强农富民”精准扶贫之路,让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