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致富经 >  湖北两夫妻深山种茶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湖北两夫妻深山种茶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畜牧家禽网  来源:孝昌县广播电视台 阅读数:

  在湖北孝昌,只要一提到周巷陈庙,人们就会翘起大拇指说,地道的本地老茶种,不仅浓郁,还耐泡。近日,当记者沿盘山公路,穿过崇山峻岭,来到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陈庙村时,老远便闻到阵阵茶香。这个小山村里溪水清澈,村后青山连绵,一栋栋民房掩映在茂盛的树木中,村民们围坐在树下聊着家常,仿佛世外桃源。

  “今年我们村的茶叶大丰收,家家户户都很高兴!” 年近80的村民益老汉告诉记者,陈庙村的村民们能脱贫致富,全靠陈凤雏夫妇带领他们种茶叶。目前村里的种茶户收入高的超过10万元,低的也有2至3万元。

  在村口的水沟旁,记者见到了正在清理沟渠放水的陈凤雏。陈凤雏说,陈庙村祖祖辈辈都种植茶叶,但一般都是在山间空地种,面积很小,基本上是自种、自管、自收、自喝。1986年,由于夫妻双双下岗,27岁陈凤雏带着妻子余福玲,回到了老家陈庙村,流转村民山坡荒地开始种植茶叶。

  提起刚开始创业时的情景,陈凤雏很感慨,他说,这辈子我很感谢妻子余福玲,她跟我回老家时,大女儿不到2岁,肚子里还怀着小女儿,每天跟着我一道垦荒种茶。那时候资金有限,雇不起人,清除杂草、翻地、育茶苗、种茶,样样都是自己动手。余福玲还乐观地说,陈庙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茶叶好喝,比城里的公园都好。

  在茶种的选择上,陈凤雏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新品种茶叶的叶尖肥大,品相好,但是不耐泡,而且抗逆性差。经过与老茶农探讨后,他选择了适合在本地生长,抗逆性强,且茶香浓郁的本地茶种。

  茶叶种出来以后,陈凤雏不仅跟随村里的老茶农学习炒茶技术,也经常到县农业局参加各类茶园管理和茶叶炒制的培训班学习,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茶叶炒制技术。茶叶炒制好后,他首先将茶叶送给自己山外的战友、曾经的同事和同学品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其战友、同事和同学又将他的茶叶推荐给自己的同事、亲戚和朋友。因此,陈凤雏的茶叶基本上都是靠熟人口碑销售。

  看到陈凤雏种的茶叶销路这么好,而且茶叶的售价比水稻、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价值高,一些村民都开始尝试着种茶。为了提高村民们种植茶叶的技术,陈凤雏利用农闲时间,把村民召集到树荫底下,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不保留传给村民们。除了种茶,炒茶的技术同样至关重要,每当炒茶的时候,陈凤雏会手把手地对村民进行讲解示范。如今的陈庙村村民基本上人人都会加工茶叶,茶叶摊青、杀青、揉捻、烘焙,全套工序技艺纯熟。

  陈凤雏和妻子余福玲不仅重视绿色茶叶生产,还注重当地的环境保护,他们在种植茶叶的同时,还在茶园或田间地头种植桂花和板栗等观赏及经济树种,让陈庙村不仅有了桂花的芳香,也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家也跟着种植绿化树木,美化村湾及山场环境。2016年,茶山半山腰的小型水库加固后,陈凤雏又承包了这个小水库和水库下游的3口鱼塘,并且在小水库中放养了各种鱼苗及小龙虾,让鱼在纯野生环境中生长,同样取得了不错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陈凤雏说,在自己的带动下,陈庙村的村民利用本地绿水青山、昼夜温差大等优势,投资开发种植茶叶,扩大了陈庙茶叶的种植面积,也加快了陈庙种茶、制茶业的发展速度,让越来越多的乡亲利用茶叶脱贫致富,让越来越多的山外喝茶人,认识和认可陈庙的茶叶,下一步他打算成立陈庙茶叶种植合作社并注册自己的商标,和乡亲们一起抱团将陈庙的茶叶做大做强。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hh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