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金针菇是个新物种 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图)

金针菇是个新物种 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阅读数:

  在超市里,人们常常会看到一种菌盖很小但菌柄细长的白色食用菌,商品名叫“金针菇”。金针菇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之一,不但味美可口,而且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2015年产量达261万吨,按产量在我国食用菌中排第4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杨祝良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发现,从东亚“冬菇”驯化而来的“金针菇”与原初描述于欧洲的毛腿金针菇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为此该团队给“冬菇”或“金针菇”起了一个学名,即“F. filiformis”。至此,金针菇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借用80余年的身份证终于可以物归原主了。

  在自然界中,这种真菌喜好低温,常在冬季出菇,故又名“冬菇”。在外形上,野生的“冬菇”与栽培的“金针菇”面目全非,判若两物。事实上,利用从冬菇个体上分离得到的菌株,科学家经过大量驯化、杂交、选育等过程,最终才获得了具有重要食用经济价值的“金针菇”。

  在形态特征上,由于我国、日本等地分布的“冬菇”与欧洲分布的毛腿冬菇(Flammulina velutipes)十分相似,因此人们就将东亚野生的冬菇和栽培的“金针菇”冠上“Flammulina velutipes”这一学名,沿用至今,长达80余年。

  冬菇属(Flammulina)物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人们曾对该属的物种多样性开展过一些研究,发现分布于东亚的“金针菇”与原初描述于欧洲的毛腿冬菇存在差异。但由于研究深度不够,人们对东亚的“冬菇”或“金针菇”的分类问题并未解决。

  在多年野外标本采集和菌种分离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杨祝良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研究了欧洲、东亚和北美洲该属的标本和菌株,根据形态解剖、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交配型基因及基因组SSR分子标记遗传结构分析所得证据,发现该属共有12个物种,我国有6种、是该属物种多样性中心。研究还发现,近年来韩国和日本相继公布的“Flammulina velutipes”的基因组数据所用的测序菌株皆应为“F. filiformis”。此外,研究还发现该属另一新种,即芬兰冬菇(F. finlandica)。本研究为冬菇属的物种多样性认识、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为今后基于基因组、基因工程等手段精准挖掘和利用该属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1383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1270074)的资助,相关论文发表在Mycological Progress上。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zgy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