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业博物馆 >  家猪的起源(图)

家猪的起源(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中国的规模化养殖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除了每头母猪投资额度外,重要的还是规模养殖的思维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国外种猪不断被选育提高了生产性能(瘦肉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效率、产仔数等),其对硬件条件及管理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我国农业的地位和现状,社会大众对猪的认知,还停留在几千年来祖祖辈辈对地方猪的传统观念上,“猪就是个畜生,只是用来转化日常食物剩余的”,对待猪的食粮,首先想到的“能不能给它吃,猪吃了会不会死,人只吃它的肉,猪吃啥又有啥关系?” 普遍认为猪不知道湿热、冷暖……打心里对猪的衣、食、住、行难有起码的尊重,却总是嫌弃外种猪娇气。我们美其名曰的“耐粗”其实不能作为对地方猪的褒奖,而应该是对其恶劣生存环境的总结。

  我们通常说的猪,一般是指家猪,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Sus scrofa domestica),是人类驯养的第一批动物之一。在土耳其安那托利亚东南部Cayonu人类文明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7000年具有家猪解剖学意义的骨骼化石,被认为是猪被驯化时间上最早的直接证据。而中国目前最早出土家猪的贾湖遗址,年代也可早至公元前7000年左右。传统的、基于广泛的动物学记录的考古学观点认为,猪在中东地区被驯化,然后随着原始人类部落的不断迁徙和交流,向西扩展到欧洲,向东延伸到中国。然而猪的全基因组计划开始后,对现代猪与古代猪的线粒体DNA进行分析的结果,不但显示了猪的驯化模式支持“家猪本土多中心起源”的假说,猪在人类农业文明诞生的历史上,至少有六个被独立驯化的中心位置,亚洲三个(中国两个、泰国/缅甸和印度北部)一个在东南亚,还有两个在欧洲。也揭示了现代家猪有着亚洲野猪和欧洲野猪两个母系起源。

  农业文明兴起后的早期,距今1000-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尝试对多种动物进行驯化,先后驯化了马、牛、羊、猪、狗、鸡等动物,还有一些分布于局限区域的大型动物,例如:阿拉伯单峰骆驼、美洲羊驼、南亚的水牛及青藏高原牦牛等。为何世界上五千多种哺乳动物中仅有十几种被人类驯化?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提出了动物驯化的“安娜 卡列尼娜原则”,即 “可驯化的动物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驯化不仅仅是将野生动物驯服饲养,而且必须经过选育,使其成为能长期稳定饲养的家养动物。因此,能被驯化的野生动物必须要满足:1、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或其他价值。2、生长速度快。3、繁殖周期短。4、性情温顺。5、不易受惊。6、能在驯养条件下交配繁殖。

  猪不同于牛、羊、马等食草动物,可以在自然状况下迁徙很长的距离,难以随意被人带在身边,因此造成了猪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长期的生殖隔离,加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和人们对猪的选择偏好不同,猪在伴随着农业革命崛起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有本地特征的品种。虽然不同品种的特征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由野猪到家猪,猪形态和习性上差别非常明显:家猪的下颌骨、头骨和泪骨较短,犬齿退化,鼻部上移,颜面凹陷,面部加宽,后躯加长,体重增大,体幅变宽,胃肠发达,腹围增大。它们一般白天活动,黑夜休息,性情也颇为温顺。

  猪作为家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优秀的蛋白及脂肪,在农业社会还有其它的例如提供粪肥等目的,但现在基本可以忽略了。尤其在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越来越多的粮食富裕与工业副产物,导致猪的饲养方式逐渐由散养发展到圈养;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肉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猪的经营方式逐渐由粗放经营发展到集约经营;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也由脂肪转到瘦肉。在人们对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强力需求下,欧美各国育种公司先后对原有的地方猪进行了高强度的专门化选育,现代能实现集约化饲养的主要的品种均在上世纪完成了由脂肪型(瘦肉率:35-40%)到腌肉型(瘦肉率:55-65%)的转变。形成了少数几个风靡全球的现代家猪品种。而世界各地许多原为脂肪型的地方品种也迫于市场压力下,开始通过杂交或导入外血等方式转变为兼用型猪(瘦肉率:45-55%)。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yyn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