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数:
这是一个令优质食用油阵营欢呼雀跃的时代,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正在为它们打开一扇开放的窗口。
这也是一个让劣质食用油群体举步维艰的时代,创新不足、品质落后,或让它们离主流市场越来越远。
令市场备受鼓舞的是,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政策诉求愈发强烈,仅在过往一年中,便陆续出台《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优质食用油原料种植的鼓励扶持不断加码,对食用油市场的正确引导和严格监测力度亦在升级。
但回归类别繁杂的食用油市场,消费者面临诸多选择。在健康生活成为全民共识的追求面前,如何选择天然营养、健康安全、最适合自己家人的食用油,亦在考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辨识力。笔者从几个与食用油相关的维度,通过专业领域的解读,一探究竟。
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孰优孰劣?
选择物理压榨还是化学浸出?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面对这个问题多少会有点茫然。先来看看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的真身。
业内专家介绍,物理压榨即不加任何添加剂,用机械方式挤压出油,出油纯正。化学浸出是依靠添加化学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将食用油从中分离出。
业内人士透露,化学浸出工艺诞生于欧洲,主要用于乳牛饲养,但不论国内国外,食用油市场中仍有较多产品倚重这种工艺方法,高温精炼,而这种工艺容易造成溶剂残留和营养物质被破坏,而这个问题往往容易被消费人群忽视。而包括纯花生油、纯菜籽油、纯葵花油,都是物理压榨,其优点是纯物理机械压榨,不跟任何有机溶剂接触,没有任何污染。
我国在食用油压榨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早已领先国际,早在2012年,我国国产自主品牌,山东的鲁花集团自主研发的5S物理压榨工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取得全球性的科研突破。
上述工艺的好处在于,不仅避免了化学溶剂的污染,采用集成技术解决了成品油中酸价超标问题,保留成品油天然营养成分,更是采用了去除黄曲霉素分离技术装置,消除了食用油挥之不去的黄曲霉素隐痛。近年来,物理压榨正在被大众所熟知。
在琳琅满目的食用油货架上,如今要区分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并不难,往往在仔细阅读产品标识后,消费者对产品性质会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并按需选择。
食用油的油酸意味着什么?
油酸近年来开始引起重视,其神秘面纱在各类优质产品的竞争中被逐渐揭开。
作为油中“贵族”,橄榄油一直以来以其高油酸含量,成为高价油市场的宠儿,但这一局面正在迎来强有力的国内后起者的挑战,不再是一枝独秀。
目前,高油酸花生、葵花籽、油菜籽等均在高油酸食用油市场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据悉,学界将油酸含量75%以上的食用油认定为“高油酸油”,其健康属性也开始被消费者所熟知。一直以来,油酸作为单不饱和脂肪酸,被营养学界称为“安全脂肪酸”,其不仅能有效降低有害胆固醇,还可维持有益胆固醇的水平,享有极高的健康价值。
研究表明,高油酸膳食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并有助于改善炎症,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脂质代谢。
据专业人士透露,植物油中,橄榄油油酸含量能达到78%左右,其他主要单品中,高油酸花生油油酸能达到75%-85%,个别品种含量甚至高达90%。
国内知名食用油油企鲁花集团,该企业去年9月份推出的高油酸花生油系列产品已被市场熟识。而注重香味的中式食用油,由于更符合中式烹饪及中国人追求“色、香、味”餐饮习惯,未来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一方面注重油的健康品质,一方面注重味道,对于中式烹饪习惯而言,后起之秀给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面。
判断食用油的误区有哪些?
在目前关于食用油的解读中,尚存在一些判定依据的误读,而相当比例的消费者甚至已经习惯了将这些误读标准作为参照。为此,笔者走访了多位国内权威的食品、营养专家,综合整理后得出如下信息,可供消费者参考。
笔者注意到,市场上不乏将浸出油标准来判定压榨油,但相关专家指出了这种判断依据的主要误区,具体如下:
1、仅仅以酸价高低作为评价油品新鲜度不全面。如发霉的玉米胚芽、稻谷等酸价能达到30-40mg/g,而目前用浸出法技术制取的玉米毛油、稻谷毛油加碱中和后酸价可降到0.2mg/g以下,酸价尽管很低,但并不能说明油品是新鲜的。但市场上并不乏将低酸价作为新鲜度核心(甚至是*)依据的陈述。
2、以烟点高低作为评价油品品质不全面。以市场主流产品花生油为例,GB/T1534《花生油》标准中只对浸出花生油的烟点进行了规定,其烟点的高低直接反应精炼程度,而非品质。而利用压榨工艺生产的花生油,不涉及到精炼这一环节,所以此标准不太适用于判断压榨花生油的优劣。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