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贵州纳雍:由“黑”转“绿”的高山种茶路

贵州纳雍:由“黑”转“绿”的高山种茶路

畜牧家禽网  来源:毕节日报 阅读数:

  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满山遍野的园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翠绿。“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生态大不如现在。”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正义告诉记者。

  今年48岁的谭正义是土生土长的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人,20多年前他办煤矿,带动当地600多名村民就业,年支付工人工资达2500多万元,共计创税2亿多元。

  2009年开始,毕节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提供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引导当地“矿老板”投资开发现代农业,而谭正义就是其中一员。

  “煤炭资源迟早会枯竭,‘靠山吃山’才是长久之计,要让村民有活干、有钱挣!”谭正义说。2009年,谭正义打算将海拔2300多米、面积近7000亩的神箐荒山全部种上茶叶,放弃采挖煤矿的“黑”路,转向种茶的“绿”路。

  “茶叶种植*海拔是800到1000米,在海拔2300多米的神箐山种茶根本不合适。”谭正义还没开工,朋友们都劝他放弃。

  但谭正义认为,总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2010年10月,谭正义按照传统挖茶沟、施底肥的方式,种了数百万株茶苗,结果一个冬天80%以上的茶苗全都被冻死了。

  “冬天种不活,那就夏天种。”第二年、第三年,谭正义改进了方式,又种下了几十万株茶苗,不过情况并无好转,还亏了近500万元。

  “海拔高、温度低是*的问题。”谭正义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多次向纳雍县政府请来的农业专家咨询,最终决定采取营养坨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2013年,谭正义在总结之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第四次尝试。这一次,他在海拔1800米的地方使用营养坨育苗,两年后再移栽到更高的山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次茶苗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抗旱能力也明显增强。”谭正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到,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于是又用了四年时间将种茶的规模扩大。

  如今,近7000亩荒山全部被谭正义种上茶树,为曾经荒凉的大山披上了“绿装”。

  为了生产有机茶,谭正义又投资了600多万元建成了长达20公里的沼液输送管道,以及遍布茶叶基地的沼液储存池。

  “沼液提灌系统能把沼液从海拔1800多米的养殖场提到海拔2300米的神箐山上,让沼液灌溉每一株茶苗。”谭正义说,现在只要轻轻压下电闸,拧开阀门,茶园就能得到灌溉。

  目前,谭正义的茶园已通过国内、欧盟、美国等多家机构的有机认证,每年仅认证费就要20多万元,为的就是“保证每一片茶叶都经得起检验”。

  近10年来,谭正义拉动当地500多名村民就业,年均支付村民工资400多万元,一大批村民脱贫摘帽过上了好日子。下一步,谭正义打算将茶园和旅游结合起来,以期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ouchaochang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