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华声在线 阅读数:
稻花鱼的养殖有近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北宋时期。这种鱼曾是朝贡的贡品。田湾村水田集中连片,但因为村里的稻花鱼都是三三两两的散户养殖,没有科学养殖技术且缺乏田间管理技术,投入也不足,因而鱼的存活率低,村民收益不大。全村457户2000余人中,有贫困户50户187人。
看准了“稻+鱼”的前景,为了改善养殖现状,辰溪县政府牵头,决心将这传统产业搞出点名堂来。第一步,就是资金引流,集体养殖。最开始这一模式并不被村民看好,辰溪县田湾镇林业站站长郑亚军牵头,每天晚上去农户家里做工作,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并参与进来。
为了提高稻花鱼的品质,镇上免费发放健康鱼苗,由郑亚军每日负责监察,杜绝残次的鱼苗混入其中。通过县农业局专家指导,村民科学喂养,稻花鱼产量高、质量好,亩产达到了100斤左右。专业技术的引进,让田湾村的稻花鱼越养越肥,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到第二年,每亩稻田养的鱼能多赚2000元。看到效益后,一部分村民主动加入进来。
稻花鱼养出了名堂,田湾村抓住这一机遇,借着“稻花鱼之乡”这张名片,围绕“稻+鱼”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推动稻田养鱼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如今的田湾村,游客络绎不绝。
良田稻花香,鱼儿穗中跃。田湾村通过举办稻花鱼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捉鱼、吃鱼、买鱼和观光,打响稻花鱼品牌。一年一度的“欢迎来到辰溪县稻花鱼之乡”抓鱼大赛现场,锣鼓震天响,游客村民齐上场,五湖四海的来客和村民组成小分队,一起冲进田里抓鱼。别看这稻花鱼个头不大,可灵活得很,把选手们耍得团团转。抓鱼比赛还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一位外国参赛选手告诉笔者:“虽然没抓到,但是很好玩、很开心。”
田湾村今年打造的这片“稻花鱼景区”,每天“吸粉无数”,也让今年这届 “稻花鱼节”显得格外热闹,稻花鱼销量也上升不少。“称鱼、杀鱼、升火 、下锅、油炸、舀水、出锅”,新鲜的稻花鱼加上芋仔、毛豆、苦菜、辣椒,营养丰富、美味十足。游客都直夸稻花鱼肉香甜嫩,嚼劲十足,好吃。
田湾村支部书记石绍建介绍说,这几年通过发展稻田养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也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助村民增收,村里经济水平都提上来了。村民们乐开怀:“现在腰包越来越鼓,村里也人气旺、越来越热闹。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我真的特别开心,希望田湾越来越好。”
稻花鱼虽已传承千年,但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唯有融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模式,才能发挥其*的效应。40年40村,更多的美丽乡村等待我们去发现。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