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安徽:稻虾共生米儿香

安徽:稻虾共生米儿香

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数:

  “你看这片水稻长得多好,稻穗压弯了腰。”这几天,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朱巷镇种植户陶元贵正忙着收割“稻虾米”,闻着微风吹来的稻花香,他乐呵呵跟记者聊着。前几个月,他利用稻田养虾卖,秋收之时,他又收获了“稻虾米”。

  陶元贵今年采取“稻虾共养”模式,种了40多亩水稻,效益显著。说起来简单,要小龙虾与水稻和谐共生却并不容易,时机掌握不好,小龙虾反而会破坏水稻,吃过亏的陶元贵逐渐摸索出经验:“水稻刚插的时候投放虾苗,稻虾共生共长。稻根下的杂草和虫卵靠虾来‘消灭’,叶面上的虫子靠飞鸟来食,这样一来,解决田里面的杂草和虫害,稻田就不用打农药。同时,喂小龙虾的菜籽饼、黄豆饼,既可以肥水,也可以肥田,还有龙虾的粪便,这都是水稻生长最好的天然肥料。”

  陶元贵说,过去村里人光靠种粮食每亩地最多赚1000元,现在每亩水田年产小龙虾150-200斤,按均价每斤20元计算,单小龙虾一项就有3000-4000元收入。水稻不打农药、不施肥虽然会有一定减产,但是绿色种植方式产出的稻米品质高,每亩地也有1000多元收入。

  看到虾稻共养的良好发展前景,儿子陶亚锐回来成立了农业科技公司,注册了“本薏谷物”稻虾米,并且通过微商销售。作为回乡创业带头人,陶亚锐积极吸引贫困户进基地务工。“农忙两季,能挣上五六千元。”贫困户耿广朝说,这里离家近,来去方便,干些除草、施肥的轻体力活。

  近几年来,地处江淮分水岭的长丰县利用区域优势,积极推广“稻虾共养”高效种养模式,积极探索“接二连三”综合发展,稻虾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由2015年1.3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11.2万亩,种养技术也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成熟,种养模式也不断创新,改“一稻一虾”为“一稻二虾”或“一稻三虾”。

  按照“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长丰县大力培育稻虾种养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县共发展小龙虾加工龙头企业两家,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1家,小龙虾养殖企业7家,小龙虾专业合作社78家,全县稻虾综合种养户2.61万余户,社会效益明显。

  长丰县通过召开龙虾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先后举办了以龙虾、稻虾米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吸引周边市民参与乡村休闲、乡村体验游等活动,提高长丰“稻虾共养”的知晓度。为推动长丰稻虾米销售工作,创新稻虾米包装,加快稻虾米精品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长丰县今年还开展了“稻虾米包装设计大赛”和“稻虾米品鉴大赛”,将借此逐步打造和培育一批具有长丰特色、影响力较大的“稻虾米”“稻田虾”等绿色或有机品牌,将长丰稻虾产业做大做强,从县城走到省城,再到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随着农业调转促的大力推进,稻虾共作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截至8月,安徽省虾稻共作面积已达到140万亩,明年有望突破200万亩。不仅要养出好虾,更要种出质量高、效益高的大米。”安徽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介绍说。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ouchaochang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