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国际农情 >  印度菜粕要来了 有何影响?(图)

印度菜粕要来了 有何影响?(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国际农情贸易战持续激化,美国农民正在成为全球经贸博弈*输家,赢家则包括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农民,以中国需求为主导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重塑,印度农户有望加入受益者阵容.....印度油粕要来了,会对产业和市场有什么影响?

  美国大豆失宠,舆论关注比较多的替补上位者包括南美大豆、加拿大菜籽、俄罗斯大豆等,但近期政策面推进最快的,是来自于印度的油粕。

  据印度媒体透露:

  ——印度*的15家大豆压榨工厂接受了印度出口检验委员会等部门的检查,以确保达到中国质量标准,并预期中方将前来视察。

  ——中方已经批准印度五家公司旗下的六家工厂可输华菜籽粕,包括AdaniWilmar和GujaratAmbujaExports。

  六年之前的2011年底,中国停止了从印度进口菜粕,因检测出一些来自印度的菜粕被孔雀石绿所污染。孔雀石绿是印度为粮食包装袋打商标所用的染料。

  在禁令实施之前,中国从印度进口豆粕数量最高达到50万吨/年,而菜粕年进口量最高则达到60万吨左右。

  印度油粕比较便宜,今年以来印度的卢比贬值近12%,并且货物可以在一周内到达中国,因此具有优势。

  市场人士认为,如果中印很快恢复贸易,未来半年内中国进口印度豆粕数量增加至70万吨甚至100万吨也都是有可能。

  此举将激发印度的大豆、菜籽种植和压榨产能,让当地的农民获益,同时增加中国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弥补蛋白类农产品的供应缺口;

  短期而言,如果大量廉价印度菜粕、豆粕到港,可能对国内油粕类产品价格构成利空,压制期现货价格反弹高度;

  对国内油脂类产品而言,则稍显利多:粕类供应增加,油籽压榨量减少,油价得到支撑;其他油脂品种的替代机会出现。

  相对中国对饲料蛋白的巨大需求量(豆粕年需约7200万吨,菜粕1100万吨),印度的油粕进口量不会是很大的数字,并不能够对中国的油籽压榨产业造成影响和冲击。

  但今后在研判油脂油料供需格局时,“印度”无疑将更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印度和中国同样拥有13亿人口,中国自家的大豆、豆粕远不够用,为什么印度还能出口?

  因为印度人吃肉少。印度宗教信仰较多,一些教派有忌食的肉类,所以人均食肉量较低,畜牧养殖规模较小,对蛋白粕的消费量相对较低,剩余的豆粕和菜粕就可供出口了。

  2017年印度豆粕产量为701.5万吨,菜粕产量305万吨。2017年豆粕和菜粕出口量分别约为170万吨和40万吨。

  中国是世界*的油料进口国,印度则是世界*的油脂进口国。

  印度人喜爱油炸食品,油脂消费量较大,吃的最多的为棕榈油,其次为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分居三、四位。

  2017年印度油脂消费量约2255万吨,而国内产量只有540万吨左右,其中菜油产量*,其次是豆油、花生油。

  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印度是世界上*的食用油进口国,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购买棕榈油,从阿根廷和巴西购买豆油,从乌克兰购买葵花籽油。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大豆生产国,仅次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大豆年产量约为1000-1100万吨,豆粕年产约700-750万吨。

  印度大豆主产地及压榨厂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目前大豆加工厂年压榨能力达2000万吨,实际压榨量为600-800万吨,主要压榨厂包括AdaniWilmar、RuchiSoya、ADMindia等。

  荷兰合作银行的最新报告指出,经济增长和可支配收入增加将导致印度转向动物蛋白饮食(家禽和蛋类),家禽业饲料将主要依赖豆粕,消费量预计将增长,印度需制定政策增加国内大豆产量或允许进口大豆或豆粕。

  但是印度目前不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而全球包括印度产量在内,只有12%的大豆是非转大豆。

  这意味着未来印度可能并没有太多油粕盈余用于出口。

  近年来,中印关系像过山车般波折起伏,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也特别微妙;印度更一直试图在美俄博弈之间“找平衡”。

  贸易战为印度对华出口打开了机会之窗,不仅是大豆、油粕,印度还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花生、棉花、糖、玉米等。

  印度油粕重返中国市场,将令中印两国在当下全球贸易格局重塑过程中,结成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h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