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社会开始走向了封建社会。冶铁技术和铁质农具的发明,使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铁农具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坚韧、锋利、耐用,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
铁质犁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畜力耕作方式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新的生产力时代的到来。此后直至魏晋,我国的旱地耕作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代田法(起垄种沟)、区种法(沟窝稼种)、溲种法(种子包衣)等先进的抗旱栽培技术,北方已形成了以耕、耙、耱、锄相结合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这是我国土壤耕作史上最杰出的创造之一,至今仍被认为是成本最低而且最环保的抗旱技术。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我国的旱地耕作体系开始走向成熟。社会出现了五谷[即:黍(黄米)、稷(小米)、麦、菽(豆)、稻(或麻)]丰登繁荣昌盛的景象,中国传统农业也开始进入了辉煌时期。
汉武帝时,为了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搜粟都尉赵过下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三老、力田以及乡里有经验的老农到京城来学习代田法和“二牛抬杠”犁等新式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班。
农学家贾思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书中记载了当时北方旱作农业的先进技术,总结了我国公元六世纪前劳动人民从事农、林、牧、渔、副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和发明创造。其中还有专门的一篇,介绍梨树嫁接的具体方法。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