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渔业报 阅读数:
近日,辽宁獐子岛集团在獐子岛海洋牧场进行了规模化香螺底播增殖生产,一枚枚长势良好的香螺苗种,跟随匀速航行的底播船只,在工人们的精心播撒下,慢慢沉入确权海域内。经过3年的自然成长期后,再对它们进行采捕收获。此举表明,獐子岛集团在规划虾夷扇贝底播区面积压缩同时,正在扩大香螺品种的增殖规模,从而促进海洋牧场多品种可持续发展。
此次底播增殖的香螺苗种均由集团内育苗企业自育而得。自今年5月30日开始,公司海珍品原良种厂从海上采集种螺自然繁育卵袋,相继进库香螺卵袋达7000余公斤,到8月初稚螺逐步孵化出来,并在良种车间进行集中培育。培育后期,利用鲍鱼苗育车间,在池底铺设细沙并进行流水培育,模拟海底自然环境,并投喂自然饮料,以增强香螺苗种底播前的适应性,达到提高底播成活率目的。到出库底播时,香螺苗种的规格已达到1.2厘米,并且是连续第三年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北纬39°獐子岛海域出产的海螺被称之为香螺,属温水性大型螺类,是獐子岛海域“土著”品种,产量较高,并以其特有的品质在市场上高于同类产品价格,深受消费者青睐。鉴于其市场需求前景,獐子岛集团在多年前就开始对香螺进行人工繁育研究,针对香螺特性制定了相应的底播标准和增殖策略,并在近几年持续进行了适量增殖生产。通过“海洋资源养护为主,育苗底播为辅”的生态养殖模式,平衡生态系统,提高獐子岛海域的香螺产量。
在采捕过程中,獐子岛集团对香螺的规格严格把关,规定只采捕8.5公分以上的香螺,少于这个规格的香螺就会被再次投放到海中,继续生长,实现科学有序采捕,确保市场供给产品品质。
在今年的香螺采捕中,生产单位还创新模式,利用采捕生产附带的小红蟹当做饵料进行香螺笼钓生产,而不再从外部购买钓饵,此举在稳定香螺产量的同时,明显节省了成本。依据9月份香螺产量测算,当月就节省饵料成本50多万元。
“资源”与“科技”的相得益彰,使香螺这一优质品种成为獐子岛海洋牧场规模化增殖的品种之一,将给予獐子岛集团海洋资源可持续支撑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