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中国远洋渔业打“组合拳”突围(图)

中国远洋渔业打“组合拳”突围(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渔业报 阅读数:

  随着国内日渐壮大的中产阶层对富含优质蛋白质的深海水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远洋渔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1/4的渔船。不过,伴随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受关切的是全球海洋资源的透支。中国远洋渔业如何在环保的前提下“突出重围”“更上一层楼”?

  兼并“小、散、弱”渔企

  国际粮农组织开展的监测显示,在生物可持续限度内的鱼类种群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974年的90.0%下降至2015年的66.9%。相比之下,在生物不可持续水平上捕捞的鱼类种群比例,则从1974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33.1%。面对这一挑战,中国近两年来开始严管严控远洋企业的数量与远洋船队的规模。“作为生产者,中国其实比许多对我们有疑虑的国家都更关心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因为一旦资源枯竭,最先被影响的是我们的饭碗。”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刘新中告诉笔者,截至目前,中国远洋渔业企业数量已由2015年167家减少到2017年159家,作业渔船数量则由2015年2512艘减少到2017年2491艘。中国政府批准的“到2020年全国远洋渔船总数稳定在3000艘以内”和远洋渔业企业数量保持“零增长”是中国远洋渔船审批工作的红线。

  在渔船数量与规模下降的态势下,远洋渔业产业该如何实现突破和增长?刘新中给出的答案是“更新改造、提高效益”。这名渔业官员告诉笔者,目前中国渔企逐步淘汰老旧渔船,并对现有渔船进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改造,提高效率。刘新中称,“一艘渔船经过改造符合欧美的排污标准后,就可进入这些国家的港口停靠,不必再像以前一样再绕极远的路程,可以大幅节约成本。”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动大型远洋渔企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改变该行业“小、散、弱”企业盛行的现状,培育一批规模大、管理规范、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远洋企业。

  建立精深加工基地

  建立远洋渔业基地、拓展产业链以生产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也是众多企业“突围”的选择之一。

  大海微波荡漾,渔船穿梭其间,桅樯、厂房、冷库林立,远处点缀着黛青色的大小岛屿——这是笔者近日来到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时映入眼帘的景象。基地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个面积约6.23平方公里的基地核心区可容纳1300艘渔船同时锚泊,吸引企业超过200家,根据规划,这里未来将建设成一个包含远洋渔业现代化专业母港、国际水产城、远洋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区和远洋修造船中心的综合体。入驻基地的企业中,有不少是水产品精深加工公司,浙江兴业集团就是其中之一。笔者来此探访时,看到身着洁白实验服的研究员们正在实验室中对着显微镜、试管与烧杯认真工作,开发最新产品。而在展览货架上,金枪鱼胶原蛋白糖果、深海鳀鱼蛋白、金枪鱼精骨钙糖果等精深加工的海洋生物产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从出售‘原条鱼’到精深加工开拓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中国远洋渔业企业适应时代变化的选择,它既有助于做大国内市场,也有利于这个行业真正建立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黄宝善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在这方面,我们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目前,中国远洋渔业产业结构仍相对单一,产业链短,科技支撑和综合开发能力偏低,通过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发展远洋渔业已成为这一产业的一条必由之路。大洋世家是浙江一家远洋渔企,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詹卫告诉笔者,公司从去年起就陆续为每条远洋作业渔船安装了智能探测系统,它不仅可以随时向国内回传船只的定位数据,预防发生各类事故,还能科学地提高产量。

  通过上述“组合拳”,在严控企业和渔船规模的情况下,中国远洋渔业的产量产值依然稳中有增。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2017年该行业年产量达209万吨,产值达236亿元,比2015年产值上涨14.5%。

  迎来全新“窗口期”

  尽管面临不少挑战,中国的远洋渔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由于远洋渔业作业形式艰苦且成本较高,该行业原本的领军力量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正在慢慢退出,并从中国进口远洋渔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故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也使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期待通过与中国在远洋渔业领域合作,带动当地的税收、就业和发展。“许多国家越来越愿意邀请中国企业去当地建立渔业基地,参与修建转运码头,合作方式从单一形式的捕捞逐渐转为包括加工、养殖等全方位的合作。”刘新中称,“比如阿根廷,以前曾和中国就远洋捕捞发生过多起争执,但随着中国企业为当地带来的外汇和税收越来越多,现在他们主动邀请我们去投资建设,并提供更多捕捞许可。”刘新中表示,越来越多国际性行业管理组织在邀请中国加入,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渔企可以拿到更多全球捕捞配额,也慢慢成为国际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ishiyu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