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渔业报 阅读数:
一月,天寒地冻,即使是冬棚养殖也进入需要防寒抗冻的时节。这时*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冬棚藻相不旺,水质浑浊。而很多冬棚养殖者都把这季养殖期间池水浑浊看做正常现象,任其发展,懒得在这个问题上面花太多的时间和费用。殊不知,这样下去又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出来,令冬棚虾更加难养了。想要处理浑浊水,就得搞清楚浊水的前因后果,才能很好地对症下药,处理得当。
水浑的原因不少
营养不足。水体缺乏营养是养殖前期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地膜、水泥池或者消毒清塘操作做得过于彻底的一些池塘。这些池塘本身基肥就不足(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仅靠水源带来的有限的营养元素在支撑藻类种群的繁殖。一旦水体营养耗尽,或环境稍微变化水体就很容易倒藻变浊。另外,肥水药物施用偏少或药物本身含量不足也容易出现前期水质掉清变浊。有些养殖者看到水色起来,就放任不管,忽视了后面的追肥补菌工作,而最开始用的药物肥力不足以为继时,藻类自然很难继续稳定繁殖生长。
这种营养不足引发的水质浑浊,一般会有明显的从好看慢慢转黄、转粉或转浊的中间过程,只是这个中间过程状态有时慢有时快,慢则一两天,快则几小时。而且这种浑浊除非是一些原因综合影响以外,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池水一般很快就会变得清澈见底。一旦遇到是早期水体营养不足引起的浑浊,马上补肥起藻,不能等浑浊变清,否则就难调理了。
这种情况的处理,也比较简单,一些快速培藻起肥的药物复配施用即可,一般主要是氨基酸(小分子有机肥或发酵有机肥)+矿肥(复合补钙的产品也行),若是水中小颗粒絮团比较多,可以配上正常用量的EM菌慢慢分解;若是镜检藻相比较杂乱或藻相不太好,就可适当配合少量的兼性芽孢。若是水质已经开始变清,天气又不是太好,估计藻类生长速度跟不上水清速度,该池塘或该区域有爆发青苔的历史,那就配上腐植酸钠遮光预防即可。
营养失衡。和营养不足一样,在一些肥水不当的新塘、淤泥深厚的老塘或多年养殖同一养殖种类的池塘都会出现因为水体营养失衡导致的藻类问题而引发水浑。新塘是因为本身难肥,养殖者往往会连续盲目下肥,这样就会导致营养比例失衡更趋严重,而藻类则更难生长起来。
多数老塘是有机氮源过剩,而多年养殖同一种类的池塘则会因为长期消耗某些特定的营养而导致某些营养缺失(如虾蟹池塘会大量缺矿,养蛏池塘会大量缺硅)。这类原因导致的水浊往往要么水质一直清澈难肥,要么就是水浓得特别快,然后也很快地倒藻浑浊,也就是说变化非常剧烈,而且变化时间很快,哪怕是水质偏浓时也会因为水体营养的不正常而呈现水色多变的现象。若是镜检就会发现藻相要么单一,要么不好,单个藻类也会出现或偏大或偏小等形态异常或色素异常、色素体异形等老化状态。要准确而快速地了解水土失衡的营养对于养殖者来说并不太容易,若去做水土化验,成本又太高。因此,只能通过养殖者自己所用的一些药物、饲料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水质变化情况经验性地推测哪些营养可能太多或者缺乏,而处理则是用石粉沉淀之后通过换水排出池塘或用芽孢菌、光合菌、酵母菌等活菌来快速分解利用过剩的营养,或是着重补充一些缺失的营养(缺矿就是清塘时多用石灰、石粉,养殖过程中多补微量元素;缺硅就是多撒石粉)。另外,在养殖前期清塘消毒后的生物改土(就是用大剂量的活菌浸泡池塘土壤,分解平衡过剩营养)也对这类情况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硬度偏低。水体总硬度低于30DH(这里的单位不是ppm)时,对于对虾养殖而言就是偏软水质了(饮用水的标准是低于5DH才算软水,这就是养殖对虾和饮用的*区别)。即使不考虑对虾养殖这个因素,哪怕总硬度低于20DH,也会因为水体缺少具有沉淀能力的矿物质离子而导致自净力下降,而令水质容易浑浊。这个原因引起的浑浊很好处理,直接用风化石灰(碳酸钙)或石粉类(沸石粉、滑石粉、白云石粉、双灰粉等)+水后配合说明书剂量的EM菌或芽孢菌同时使用即可。严重的2天~3天一次,也能很快搞定。
这个用法要注意pH的变化(所用的大多数药物都是偏碱的),所以要配合乳酸菌、EM菌、芽孢菌来调控pH,同时活菌的搭配也能加速矿物质离子的分解利用。若pH原本就>8.6的可以天黑后再用,还得注意夜间增加底氧。当使用到水质明显变清后,就得赶紧追肥培藻了。
总碱偏低。水体总碱度若是低于40ppm,水体缓冲能力不足,水质多项指标(pH、溶氧、氧还电位等)容易出现较大波动,自然也容易出现浑浊水质。笔者在处理总碱度偏低时喜欢把总碱度分为生物总碱度和化学总碱度两个方面来处理。
简单地说,生物总碱度就是水体菌藻虫等微生物加上养殖动物的呼吸作用带来的总碱度,只要池水的水色、透明度正常,这个总碱度就很难再有提高了,若是水清的话可以直接用追肥或起藻的药物(尤其是碳源肥和矿肥)来促进水中微生物繁殖起来。
化学总碱度就是水质、土质中原本含有的碳酸根、氢氧根和重碳酸根(碳酸氢根)等离子,这就需要养殖者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水源土壤里的现有资源了,也就是淤泥多的适当用石灰矿化和活菌分解利用有机污染;而淤泥少的,多用乳酸菌释放土壤里的营养元素;若是水源土壤的总碱度本来就很少的,则只能用含有碳酸根、氢氧根、碳酸氢根的物质(如石灰、小苏打、发酵有机肥、氨基酸、腐植酸等)配合活菌来补充总碱度了。
水位过低。现在的对虾养殖大都使用水车或气氧。当水位低于0.8米时,底泥很容易被氧机搅动泛起,导致水质浑浊。这种情况随着近几年小池高密度精养和工厂化养殖的流行变得越来越常见了。其实这种原因引起的浑浊对于工厂化养殖而言也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只要注意菌相藻相的维护和监控即可。而对于常规的土池养殖,就要注意缓慢加深水位(一天提升5公分~10公分水位),当水位超过1米后水质会自然慢慢清爽,此时若池水透明度大于40公分的,再补菌补肥即可。
大雨影响。大雨引起池水浑浊有两种情况,一是冲刷泥浆入池;一是降雨量过大后导致盐度变化进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
前者泥浆所致的浊水即使浑浊度再高,也只是属于暂时性的浑浊,只要等雨停后的接下来几天的中午把氧机停四五个小时,情况就会明显好转。要注意的是,第一,停开氧机只能在有风好天的中午;第二,停机时要注意对虾情况,若是有爬边、游塘、跳塘等现象,要么马上开机要么撒点颗粒氧;第三,若是觉得让泥浆自然沉降效果太慢,可用腐植酸钠或石粉配合氧化性底改或颗粒氧混合泼洒。
盐度变化导致的藻类死亡就麻烦多了,不仅要先改底增氧,还得用起藻的肥水产品配合活菌分解死藻毒素的同时,培养新生藻类起来,若是天气持续不好,则可以用腐植酸钠配合解毒产品或活菌(一般是EM菌或乳酸菌等),先遮光解毒,分解毒素和净化水质。
虾多搅底。这种情况在南方地区被称为“顶塘”。意思就是对虾的数量已经达到或超过该池塘的最高载养量了。此时的对虾活动、吃食还都算正常,而且喂多少大都能吃完。很多不够料吃的虾就会不停地在池底游动觅食,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整池对虾剧烈搅底,水质自然就浑浊起来。
这种浑浊一开始是从饲喂时间段料台附近浑浊开始的,然后慢慢发展到整个撒料区域(也是在饲喂期间)浑浊,最后才是整个池塘浑浊。这种浑浊在喂完料2小时后会有一定的变清缓解。
处理这种浑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等虾达上市规格(超过60条~80条/斤)时下笼捕捞一些,适当让池塘疏一点,这样存塘的虾也就好过一些,也好养一些。
若虾还不够大,则可缓慢适当的加深水位,平时多开氧机,喂料时可用颗粒氧配饲料干拌干撒,保证吃料区域溶氧充足。另外,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检测水化(尤其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和pH)和对虾肝胃情况。
一旦出现连续几天的吃料飞快或料量猛增(俗称“爆料”)就要注意赶紧控料,并检查是否哪里有问题了。顶塘时间超过一周,对虾就有很大几率会出现肝脏坏死甚至偷死。另外,养殖中后期若是投饵不足也会出现类似的“顶塘”浑浊现象。逐渐加料的同时注意改底和拌喂调理肠胃肝脏的药物就能有一定好转。
用药不当。但凡有杀藻抑藻效果(如消毒剂、杀虫剂、杀草剂、抗生素、强分解型药物、强氧化剂等能直接杀灭或裂解藻类)、絮凝沉淀效果(如聚合铝铁、石粉等,能将污染物快速沉底后导致池底缺氧,晚上就会出现缺氧倒藻)、快速肥水效果(如化肥、活性铁、细胞分裂素等刺激藻类快速繁殖,当水体营养被快速增殖的藻类耗尽后就会引起藻类大量死亡)等的药物都可能会导致藻类出现异常死亡,从而导致池水浑浊。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检查一下养殖者自己是否用了不该用的药物,要么用量过多,要么用时不对,要么用法不当,要么用忌不查。有些药物是用后就会出现水质变化,也有一些药物(如沉降药物)要等到副作用出来才会慢慢出现水质转变。
养殖者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都是遵循先保虾后调水的原则,所以处理时首先要考虑改底,然后再用解毒、活菌等产品来消除药残影响,分解毒素。这样处理完死藻的影响后多数池水自然会逐渐清爽了,不用再刻意去处理浑浊问题了。若是处理完后水质仍然还很浑浊,就可以按前面的方案来处理,或直接用腐植酸钠配点活菌遮光补菌即可。
虾病搅水。对虾在身体机能尚好的时候若有轻微感染细菌或轻微中毒或对环境明显不适等情况出现时就会剧烈活动搅底,导致池水出现明显的底层浑浊。这种情况发生时对虾一般都有明显的发病甚至死亡症状(常会伴随有难以消退的红腿、红须、甚至白斑等症状),池水呈现表面清爽而底层浑浊现象。处理前,须先检查对虾是否患病,水质、底质、藻相等是否有异常,先不要用调水药物处理浑浊,而应该先针对对虾病症处理细菌或中毒或异常的环境情况。处理好后,大多数水质也会自然好转,不用刻意调水,若之前实在是比较浑浊的,刻意稍微改改底即可。
如何处理浑浊水
浑浊水常和酱油水差不多,经验不足的人单凭肉眼是很难区分的。可以用透明杯子取水样静置观察。浑浊水的沉淀与悬浮的絮团杂质较多,静置时间稍长后大多数悬浮物都会沉淀到杯底。而酱油水则多是由于藻相所致的水色,所以即使放置再久,水色变化也不会太大。
若浑浊时间过长(超过10天)的,应注意经常拌喂多维、虾青素(海洋红酵母)、活菌(EM菌或耗氧芽孢菌或乳酸菌或粪链球菌)、护肝补肝中药等补充营养,促进消化,调理肠胃肝脏功能,预防病变和毒害。
另外,在中后期喂料多吃料猛时要比正常更频繁的改底(而且不能使用单一的改底产品,须多种成分交替使用,并化学和生物类的底改搭配使用)。
若是用过很多药品都没效果,实在难以调好。这时就不能盲目肥水了,应先用石粉配合芽孢菌或EM菌或生物分解型的底改(活菌和生物底改按说明书剂量),一般2天~3天用一次,补矿的同时,处理池底污染,分解利用水体营养,这样一般用两三次水色大都会有些许变化,在镜检藻相勉强正常之后,再用“追底肥”的方法,即石粉+氨基酸+多矿或微量元素类产品混合泼洒(后面两个药物按说明书*剂量使用),这样水质一般会很快从下往上肥起来。在追底肥期间要注意连续几天晚上都要用颗粒氧保持池底氧气充足。
上面一系列的处理,是指正常水色突然变为黄浊或泥浆水的情况。但若浑浊时间超过半个月,对虾活动、吃料各方面都较为正常,明显对虾已经适应了这种浑浊水质的话,最好不要随便乱用药物硬要去调理浑浊水了。
此时尤其不能随便追肥培藻,一旦藻类突然肥起来,会剧烈增加夜间的耗氧量,导致急性缺氧,若是刚在蜕壳期的话还会出现偷死。
实际上浑水是非常稳定的一种水质。在水源污染较重、易发蓝藻、频发青苔、多年养殖、缺钙低盐、碱性水土等这些区域,只要注意改底、补菌、解毒、增氧,这种水质反而较易养殖成功。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