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致富经 >  卓尼:精准施策 大棚种出“金蔬菜”

卓尼:精准施策 大棚种出“金蔬菜”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甘肃网 阅读数:

  初春的卓尼,到处洋溢着“暖”的气息,奏响着和谐的旋律,演绎着动人的画面。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随处可见农民热火朝天地忙着耕田犁地、备料施肥、起垄盖膜,为今年农业增产丰收打好基础。

  小草和柳枝上的毛毛头早已安耐不住久眠的寂寞,探头探脑伸长了脖子为大地增添一缕生机。

  近日,笔者来到卓尼县纳浪镇纳浪村,首先抢眼球的是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脸上都露出了丰收的喜悦。纳浪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甘南州东大门,距离县城35公里,岷合二级公路穿村而过,纳浪村是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为非贫困村,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共有337户1215人,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446人,2018年还有未脱贫户5户15人,全村耕地1041亩,人均耕地0.86亩,主要种植以中藏药材、小麦、马铃薯等为主,人多地少,产业发展门路单一是基本村情,传统种植业很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0年9月组建成立的卓尼县纳浪镇惠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纳浪村,隶属纳浪村集体和卓尼县那麻纳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165亩,高原日光蔬菜大棚85座,通过多年种植和经营,带动群众积极性不高,销路不畅、效益不明显,设施严重老化,棚架、墙体多处出现破损坍塌,到2017年底大部分大棚已经无法种植使用,成为瘫痪状态。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发展富民产业增收是群众脱贫攻坚的关键。卓尼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让贫困群众由“输血”向“造血”扶贫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贫困户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举措。

  卓尼县紧紧围绕中央扶贫巡视整改工作要求中提到我县“农牧村产业发展思路不清”,“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能力不强”的问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举全县之力,聚焦扶贫“六个精准”,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办法精准施策,打出了产业扶贫牌,培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主、多业互补、多点支撑的富民产业增收体系。

  纳浪镇党委政府积极作为,结合纳浪村情实际,绞尽脑汁找病根、寻良药,在产业扶贫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梳理,把发展高原蔬菜种植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在现有惠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纳浪村位于岷合二级公路沿线的地理区位优势,相较于全县其他乡镇海拔低、光照足,并在洮河河谷区的自然条件优势,决定依靠发展高原蔬菜种植产业,提高群众增收。

  卓尼县于2018年7月投资430万元对纳浪镇惠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其中新建无立柱高标准蔬菜大棚5座,每座投资10万元,维修提升80座,每座投资4.75万元,并与2018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

  大棚改造建成后纳浪镇惠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原有大棚用地按照“三变改革”进行土地流转入股165亩,涉及农户110户,每亩按约定690元进行保底分红,同时吸纳贫困户产业到户扶持资金80万元,以资金入股40户每户2万元,每年按入股总额的8%进行分红,村集体以国家投资建设的大棚设施等进行入股,按年度收入的60%对社员进行分红,40%上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按照当年收入情况以不低于收入的60%对全村进行二次分红。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在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扶持下,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合作社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今年外出打工的群众少了,都在为种植、採摘忙个不停,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村委会主任、合作社法人梁尕荣充满信心的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蔬菜、林果生产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纳浪镇惠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高原无公害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经济效益,使用低碳农家有机肥,让群众纷纷把自家牲畜栏舍,房前屋后的零星粪便堆积起来,积存农家肥施于蔬菜大棚,既清理了栏舍又减少了种地成本,这种“低碳施肥”不仅可减少成本,还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既环保又经济。

  种植的蔬菜具有皮薄、肉厚、鲜嫩、营养丰富、易于保存的优良品质,得到了专家和上级领导的肯定,深受周边群众的青睐。“低碳施肥”让农民们尝到了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甜头,又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

  该合作社以“魅力纳浪,惠丰鲜蔬”为追求导向,努力打造出“惠丰鲜蔬”这一自有品牌。截至目前,合作社现有社员150户,其中耕地入股社员110户、资金入股社员40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2018年底合作社为社员分红24.151万元,2019年预计每座大棚净利润达到1万元,年净利润达到80万元以上,实现对贫困户分红均达到3200元以上,并按发展实际情况逐步吸纳全村群众参与进来,巩固脱贫成果,为防止返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gll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