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数:
作为“中国红梅之乡”,长兴的梅花产业不仅唱响了当地的旅游品牌,更唱富了浙江省长兴农民的生活。
据了解,长兴县现有红梅面积1.08万余亩,品种60多个,约200万株,惠及农户2000余户。每年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不同城市的红梅达10万株以上,年产值超2亿元
岁愈寒则梅愈艳。长兴红梅的盛开,得益于“酷寒”的磨难。长兴农民也是如此。
长兴有着1000多年的青梅种植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长兴青梅零售价最高达7.4元/斤,是当时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青梅产量猛增,价格持续走低,到90年代末,青梅价格已跌至不到1元,严重挫伤梅农种植积极性。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当地以吴晓红为代表的一批园艺家带领村民调整梅花种植结构,引进国内外优质梅花品种,研发梅花新品种,使得长兴的梅花产业进行了第一次转型升级。
当时,吴晓红卖掉新房,以5元每株的价格,向农民买来本决意砍掉的老梅树桩,所有人都讥笑他为“梅桩疯”。
“把种了几十年的梅树砍掉,我认为很可惜,就尝试做了几个试验,把美国、日本的优良梅花品种引过来,高位嫁接,没想到真的成功了。”吴晓红说。
收了几千株老桩后,吴晓红又花300万建起400多亩的梅花培育基地。为学习嫁接、造型等技术,他四处寻访名师,还从国内外收集新奇特的梅花品种。终于在2000年的春天,几千株梅花吐芳争艳,百岁梅桩起死回生。
当初5块钱的老桩,嫁接红梅后,身价竟陡增千百倍。在吴晓红的带动下,长兴梅农积极调整方向,观赏梅产业很快在长兴崛起。
林城镇连心村村民郑希强便是梅花产业转型的一名受益者。2003年,郑希强承包了40亩老梅庄种植梅花,2005年便产生经济效益,年收入约60万元。
十多年过去,郑希强紧跟长兴梅花产业一次次转型发展的脚步,企业越做越大。他告诉记者,如今他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种植梅花,一年纯收入达到150万至200万元。
从“果梅”到“花梅”,一字之差,却让长兴的梅花产业重焕生机。据了解,从2003年至今,当地村民借助梅花产业发展致富,十年间收入翻十余倍,村民年收入从2000至3000元涨至4到6万元。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