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致富经 >  内蒙古这个村 靠“砍树”致了富

内蒙古这个村 靠“砍树”致了富

畜牧家禽网  来源:山西农民报 阅读数:

  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是一个依靠“砍树”致了富的村子。

  这是一个地处库布其沙漠南缘的小村庄。村主任陈军介绍,从前家家户户连院墙都没有,只为减少流沙堆积。可没有了院墙,流沙就直接封门。沙进人退,1108人的小村走得只剩365人。沙漠里的守望者做梦都盼望着种出一片林子。

  面对“为什么砍树”的疑问,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带领笔者巡看沙海。远处黄沙漫漫,小村周围却沙柳婆娑,宛如一道屏障,严严实实地“锁住”了库布其沙漠。“全村33万亩耕地,可村民们就种植沙柳20万亩。”周玉解开谜团,“沙柳属于 ‘平茬复壮’植物,3年一平茬,会越长越旺,不平茬反倒会枯死。过去平茬下来的沙柳都作了烧柴,如今作了苗木,村民‘砍树’比种庄稼还要来劲”。

  “我家种了沙柳1100亩,卖苗木和领公益林补贴的林业收入超过了农业和牧业收入。”村民祁三润带领笔者走出村外,遥指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房屋诉说着对先行者的敬佩,“刚一包产到户,我们的种树第一人‘高林大’就把家安在沙窝子里。都79岁了,老人还是不停地种沙柳”。

  “高林大”的真名叫高林树,30年前,高林树先是种草为主,在沙漠里扬上了蒿籽,再赶着牛车到25公里远的湿地掏上芦根,拉回来切成节子用犁掩进沙里。果然,当年收效,蒿籽活了,芦草活了,原来的漫漫黄沙上出现了一片片绿草。一年后,他又在离村庄4.5里远的沙圪梁上栽沙柳500亩、杨树120亩。一连9年,高林树带领全家人奋战在沙海里,每年植树造林500多亩,树木成活后,再逐步往沙漠深处推进。现在,他造林近5000亩,不仅起到了防沙治沙的作用,也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沙柳平茬后,除了自己用苗外,每年还可以向外出售沙柳苗条,最多时一年沙柳的收入就达到18万元。“官井村‘砍树致富’,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所以人们管高林树叫 ‘高林大’,以示尊敬。”陈军说。

  2013年,官井村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第一家林业合作社——“绿森源林业专业合作社”,把种植沙柳的65户人家全部纳入旗下,对内,给村里的贫困户分配“砍树”指标。中和西镇镇长薛海林告诉笔者,“每年平茬季节,当地的工值是150元一天,40多天干下来,就能增收6000元左右。这是精准脱贫非常便利的一条路子”。对外,联系销路,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发布供苗信息。

  “2016年3月,福建人惠小叶从我们村预订了60万株沙柳苗木,在腾格里沙漠搞绿化。”绿森源林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玉说:“她还用手机发来小苗茁壮成长的图片,全村人别提多高兴了。2017年她们又订了50万株,而且提前打款。”

  过去被黄沙追得背井离乡,如今向其它沙漠地区输出 “绿色”。就这样,官井真的靠“砍树”致了富。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zhumengquan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